三国人物——蔡邕

蔡邕是东汉末年国家级学术大师,也是音乐名师、藏书大家。他写的《独断》,详细记载了秦汉典章制度,一直流传到今天。

当时凭精通六经中的一经,就可做官。蔡邕学问可大哩,凡是辞章、数术、天文、音律,无一不通。他的名气响极,走到哪里就会被路人认出来。《后汉书·蔡邕传》说他曾经想脱离董卓束缚,离开洛阳遁逃山东避难,他的堂兄弟蔡谷劝阻他:“君状异恒人,每行观者盈集。以此自匿,不亦难乎。”这里并非仅指他长相异常,也含有因形貌和才学而为人多知晓了的意思。

蔡邕因为人正直,早年就在朝廷内外常与宦官及其子弟顶撞,几次遭遇流放;有一次还因避祸,躲到吴(今江苏南)、会(今浙江)地区,长达十二年。

在此期间,他自办学校,学生从者如云,其中有后来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东吴丞相顾雍。各地士子趋之若鹜,蔡邕名声甲天下。

董卓进京总揽朝政,打着翦除权宦为党人平反的幌子,超擢了不少被权宦迫害的官员。蔡邕曾先后受到中常侍曹节、程璜和王甫等诬害,又是知识界领袖人物,自是招徕的最佳人选。在董卓软硬兼施下,蔡邕只得到洛阳,先是任祭酒;翌日,补任侍御史;第三天,转任持书御史,迁尚书。三天里连升三级。

初平元年(190),蔡邕任左中郎将,迁都长安后,封高阳乡侯。

董卓对蔡邕确是相当敬重,也相当信任。《后汉书·蔡邕传》称,“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蔡邕才华横溢,过去常被排挤,不为所用,而董卓器重之。士为知己者用,他对董卓还是感激的。与一些佞臣奸诈之徒不同的,蔡邕跟着董卓,没有为虎作伥,替他出坏点子,做那些为正直士大夫所不齿之事。

董卓被杀,王允掌政。蔡邕因为董卓叹息被打入牢狱。《三国演义》据《后汉书·蔡邕传》敷演了这段故事。

但《三国志》未记王允下蔡邕于狱、邕瘐死的故事。《三国志·魏书·董卓传》裴注引用谢承《汉书》记王允杀蔡邕,与《后汉书·蔡邕传》略同;但裴松之不以为然,认为“蔡邕虽为卓所亲任,情必不党。宁不知卓之奸凶,为天下所毒,闻其死亡,理无叹惜。纵复令然,不应反言于王允之坐。斯殆谢承之妄记也”。这是在为蔡邕打圆场。

蔡邕是董卓大红人,王允等当然知晓,在董卓死后理应被审查、处理,否则倒是于理勿合。董卓罪恶滔天,所以他死后,“长安士庶咸相庆贺,诸阿附卓者皆下狱死”。蔡邕要是例外,真有点令人感到突然了。

史传没有记蔡邕伏董卓尸而哭的事。按,伏故主尸而啼哭,而且是日日夜夜地啼哭,自是秦汉风行的习俗,这表示一种不忘旧恩的信义,有如汉初季布哭彭越、蒯通哭韩信,东汉有郭亮哭李固,等等。

蔡邕身后至少留有两女一子:一个女儿是蔡琰(文姬);另一个女儿乃避难吴会时,嫁与泰山羊家的。半个世纪后,蔡女之子羊祜发迹,曾向皇帝提出愿将自己的爵禄让给母舅,即蔡邕的儿子。

蔡家千百年来是陈留(治今河南开封)望族,现代植物学家蔡希陶就自称是蔡邕后代呢!蔡邕墓位于今开封县陈留镇南1.5公里的桃花洞村,在杞县、尉氏等处亦有蔡邕墓。晚唐诗人温庭筠有《蔡中郎坟》:

古坟零落野花春,闻说中郎有后身。

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

此当为诗人过蔡邕墓自托情思之作,是写蔡邕诗最好的一首,不过诗中所提及的蔡中郎坟是指哪处,就不清楚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