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在书法上不但会多种书体,还影响了很多书家!

蔡邕(133—192年),字伯啃,陈留團县(今河南杞县南)人。少博学,师事大儒胡广。好辞章、术数、天文,通音律,善鼓琴。建宁年间,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光和元年(178年)以上书论朝政阙失而遭诬陷而流放。重卓专权,委以高位,初平元年(190年)拜左中郎将。王允诛杀董卓后,收蔡邕人狱,死于狱中。

关于蔡邕的书法,蔡邕在书法上富有很高的盛名,他擅长篆书和隶书,并创作了飞白体,飞白枯笔之美的书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王羲之、王献之等著名书家都十分热衷于此。蔡邕的书法形式多样,颇具美感,深受后世推崇。蔡邕早年间,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临摹了前人的大量书法作品。在临摹过程中,蔡邕善于总结书法技巧,而后融会贯通,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

在鸿都门学中诸生中以善八分隶书而最著名,大字则一字径丈,小字则方寸千言,都能应付自如。他时常不带钱而到酒家饮酒,在墙壁上书写,吸引大批观众,使酒家能多卖酒,等到足以抵偿自己的酒钱之后,就将字迹毁掉。

另外,蔡邕于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上书要求正定儒家典籍《六经》文字,灵帝特许刊刻石经,蔡邕等高官名流多人以隶书书丹,由石工镌刻于石碑,立于太学门外,至光和六年(183年)始成,此即著名的《熹平石经》。石经初立之时,观览摹写者众多,车乘每天千余辆,填塞街陌。现在我们只能看到《熹平石经》的一些残石,已不能确定哪些出自蔡邕的手笔。《熹平石经》的书写过于强调字形的严整规范,远不如许多出自下层史佐之手的汉碑。

但整体而言,蔡邕不但精通书法,而且主要是专研隶书和篆书,而且对于其中的隶书造诣是最高的,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造诣都很高。当给后人留下的书法作品和优秀品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世人,对于后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