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璀璨书画史之清代书画赏析

清代是中国古典绘画的黄金时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明朝绘画高峰的延续。较之于明朝时期,清朝的绘画流派和技法更加多样,流传的美术作品也是古代史上最多的一个时代。同时民间的美术技法更加发达,年画和风俗画等达到了古代最高水平。

自清朝建立至清康熙年间,是清代绘画发展的前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都直承晚明的余绪而向前发展,名家辈出,流派纷呈。

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派”继承晚明董其昌的文人画传统,重视师古人胜于师造化;“四僧”则重视独特个性的抒发,适应了市民文化思潮,影响了清代中期的非正统派绘画。

自雍正至道光年间,是清代绘画中的中后期。这一时期正统派绘画的风格化和模式化日益衰落,扬州、江浙等经济文化名城中涌现出一批敢于突破传统、强调师法自然的画家群体,使绘画摆脱了正统派的桎梏而向多方面探索。同时,宫廷绘画得到重视,宫廷绘画机构形成规模,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风格。

清朝艺术灿若星河,不妨通过今日几位清代画家来探析属于清朝的辉煌!

蕉林书屋

石涛

石涛(1642年-1708年),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

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此画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局部处用墨很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强。

构图新奇,笔墨洗练,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

竹林七贤

沈复 (1763年-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杰出的文学家。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十九岁入幕,此后四十余年流转于全国各地。后到苏州从事酒业。

此画气韵清逸,满纸性灵,动与神会,笔迹劲利,如刀锥焉。秀骨清像,似觉生动。,细看之下人物眉目清秀,棱角分明。

竹林七贤的此作品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时局政治,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花鸟图

竹禅(1824~1901),俗姓王,法名熹,清代著名书画大师、佛学大师、古琴大师,曾为慈禧太后作画、传戒。四川省梁山县(今重庆市梁平县)仁贤镇人,双桂堂第十代住持方丈,擅长书画、金石雕刻、绘画自成一格,水墨人物、山水、竹石,别成一派,题画诗亦佳,多为禅机佛语,与“扬州八怪”齐名,居清中晚期书画名家之首。

水墨葡萄

款识:青藤一去有吴庐。传到齐璜道已疏。昨夜山阴大雪后,依稀梦见醉僧书。辛巳秋月酒后写此,宽堂。

冯其庸(1924年2月3日-2017年1月22日),晚清人。著名红学家、文史家、古文化学家。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江苏无锡县前洲镇人。

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红楼梦研究所所长、《红楼梦学刊》主编。

山水图

吴谷祥(1848-1903),又名吴祥,字秋农,号秋圃,又署秋圃老农、瓶山画隐,斋号芳草庐、瓶山草堂。浙江秀水(今嘉兴)人。

“海上画派”重要代表画家。年轻时代蛰居苏州,从事绘画学习,後移居当时文化繁荣的上海。

早年工仕女,效法改琦、费丹旭等人,画风气氛清丽。中年以後,兴趣转向山水画,远师明代吴门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近法戴熙,工整秀逸,苍浑淹润。善画青绿山水,细笔松针,苍秀沉郁,气韵生动。亦善花卉、人物。

这幅山水是吴谷祥描写的一幅江南画卷,两岸竹林树木似初秋景色。画中小桥流水人家在古树,竹林,山石的掩映下时隐时现,桥面上的人物悠然自得,欣赏着美丽的景色,远处的房舍里传来了主人悠扬的古琴声。画面中古木山石交相辉映,竹林小道成阴,一石一状(即有天然山石,亦有移来的太湖园林石),一树一态(即有松树,亦有其它乔木),奇秀苍莽,令人目不暇接,画法即触有文徵明的深秀简劲,又不失沈周诗画双绝之风.

此幅山水风光,山有层次,水有曲折,树有远近。整个画面营造一种萧疏淡远,雅致空灵的意境。

近些年来,收藏市场的日渐火爆,以及全民艺术欣赏水平与养生意识的逐步提高,兼具艺术收藏价值与升值空间的清代古字画逐渐成为众多藏家的心头挚爱。清代古字画是特点各异,艺术价值较高,收藏空间与市场前景大好。

,漂亮,怪不得当代的国画如此没品味,原来是清朝惹的祸。,转发了,转发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