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学家的鼻祖:米芾

别逗了,不是吾衍吗,再不济说赵孟頫也行啊,为啥要提到米芾,难道是因为他的字写得好?

米芾的字写得好,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名列“宋四家”之中的书法家,没有一个字写得不好的,苏、黄、米、蔡真真都当得起书法大家,那些在评论里认为米芾的字写得不好的,可以多找些他的书法作品来看,这里不再争论。

本文只说米芾的篆刻。

先说第一个问题,米芾的自用印是不是他自己刻的?

世间所传,米芾的印章都是他自己亲手所刻,思考一下,这里存个疑问,就是材料的限制,当时的印章材料,还多是牙角晶玉,也就是玉石的一种,玉质坚硬,不是一般的刀能够刻得动的,因此,要说老米自己刻印,有点传说,但参看米大神的篆书水平等,至少那些印章的篆文应当是他自己写的,这是第一种假设,就是篆文他自己写,刻工找专门的刻工来替他刻。

再继续对比发现,比方上面这些印章,我们发现,他的印章跟同时代,或者稍早的欧阳修、苏轼等人的印章相比较,会发现那些大神们的印章刻工精细,而米大神的印章刻工粗糙,如果出于这个原因来考虑,或者那些印章真是米大神自己亲手刻的也说不定。

总结以上两条,或者可能米芾是一个在刻工上也下过功夫的书法篆刻大师也说不定,倘真是如此,这位大神就真成了印学家的鼻祖了,因为赵孟頫,吾衍这些人是只篆不刻的,而米芾不但篆,而且刻,自然当是更牛,就算那些印不是米芾自己刻的,时代上早于吾、赵的米芾,也称得起印学家的鼻祖。

谈到原因,我们直接说第二个问题,米芾对书画鉴藏印的贡献。

对,就是他提出的,鉴藏印应多用细边印。米芾是宋徽宗时诏立书画院的书画博士,获准可观览宣和内府秘藏,当然大饱眼福,鉴赏水平很高,这不必多说,但他对篆刻书画鉴赏印的见解非常独到,他的《书史》原文说到:“印文须细,圈须与文等。”“我太祖‘秘阁图书之印’,不满二寸,圈文皆细。”,“‘上阁图书’字印亦然。”“仁宗后,印经院赐经用‘上阁图书’字,大印粗文,若施于书画,占纸素字画多,有损于书帖。”也就是说,米芾提倡鉴藏印印文与印边都是细文的,而反对粗边的或粗字的,或者边字皆粗的印章。

这当然是从唐代的风格来的,因为“唐印文如丝发,今印文如箸”(宋张舜民《画墁录》)唐代的印文像头发和丝线一样细,今天的印文像箸一样粗。

显然,这是米芾对内府印和官印的一种反潮流思维,当然也是文人审美对篆刻的直接影响。

另外,米芾还是在一幅藏书藏画上作多方印的创始者,比如《兰亭序》故宫所藏本,米芾做跋,一处就连用“米黻之印”、“米姓之印”、“米芾之印”、“米芾”等七印,可谓空前,后人怕也没有,也可算作他对书画鉴藏印的用法的探索。

米芾是一个性格特别古怪的人,恋石成癖,求洁成癖,裸体作书,自己开着书画船到处跑,都是他的风格的体现,而自己刻印,想必也只有米芾这样的人能做得出来,毕竟,印工这个活儿恐怕当时还是工匠们的事儿。

米芾在刻印上的独特探索,以及印学上的贡献,再加上他所处的时代,当完全可以当得上印学家的鼻祖这样的称号。

(关于篆刻的闲言碎语42)图片来自互联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