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章太炎的老师,最早提出废除中医的观点

晚清大儒俞樾是著名的红学家俞平伯的曾祖,也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老师。其实他还是近代最早提出废除中医的人。

俞樾,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门下成名弟子众多,影响巨大。

俞樾一生做官的时间不长,与两次考试有关。第一次是别人考他,第二次是他考别人。1850年,俞樾中进士第十九名。这年复试的诗题为“淡烟疏雨落花天”,要求考生就这句话的含义作诗。俞樾的第一句就是:“花落春仍在。”此句深得主考官曾国藩赏识,曾赞:“此与‘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宋祁诗)相似,他日所至,未可量也。” 遂将其名次移列第一。

考取了功名后,俞樾先去做了一阵子翰林院编修,然后被派他河南做学政。做学政不仅要管理地方教育大业,还要负责每年科举考试的出题。按理说,俞樾本尊就是八股出身,而且各方面的学养都已经很高了,这点小事根本就不算什么。但错就错在太大意上。当时出八股题有一种叫“截搭题”,也就是随便找几句四书五经里不相干的话拼一起,把本来无意义的一句诠释成“圣人之言”。

这一年,俞樾出的题第一道为“君夫人阳货欲”,是以《论语》季氏第十六“邦君之妻”章末句“异邦人称之为亦曰君夫人”,与阳货第七十首句“阳货欲见孔子”隔篇截搭而成;第二道题为“王速出令反”,是由《孟子》中的“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截搭而成;第三道题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是由《孟子》中“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一句割裂而成。有人将他的三个题目连起来读,“君夫人阳货欲”“王速出令反”“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明显有讽刺皇帝和谋反的意思。有御史上书弹劾。论罪这可不是小事,但在曾国藩等人的大力开脱和回护下,只给了一个免官回家的处分。

俞樾没了官做,就只好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的也很多。所著凡五百余卷,称《春在堂全书》。所以一个人断了仕途有时也未必是坏事。如果没有出错题这件事,历史上顶多有了一个主管教育的地方官,而少了一位学术大师。

此时,俞樾还有一项重要的功绩是保护文化典籍。史书记载,“东南遭赭寇之乱,典籍荡然,樾总办浙江书局,建议江、浙、扬、鄂四书局分刻二十四史,又於浙局精刻子书二十二种,海内称为善本。”

在治经之余,他本人对中医药学也有所研究,且能开处方治病。俞樾被认为是近代中国主张废除中医的第一人,他提出了“医可废,药不可尽废”的观点。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两篇文章《废医论》和《医药说》中。实际上构成了近代“废医存药”思想的滥觞。

有研究俞樾身世的学者认为,俞樾形成反对中医的思想与他家庭的不幸密切相关。俞樾一生中,亲人陆续不治故去,医药都回天乏力,是俞樾痛恨中医的主要原因。从1860年开始,俞樾的大女婿突然病故。1866年俞樾次子又染重病,成了废人。1872年,俞樾的长兄俞林又愕然病逝。最让俞樾遭受重创的莫过于姚夫人的去世、长子早亡和次女的突然病逝。从此以后,他“精神意兴日就阑衰,著述之事殆将辍笔矣”,唯“杂记平时所见所闻,以销暇日”。并由此从怀疑中医的效力到痛恨中医,主张废除。

1907年2月5日,大师俞樾去世,时年八十六。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