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书法,因何难以被超越?是技巧思维不对还是因为书法利益化?

导语:很多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一句话:书不入晋终为俗格。古今书法学习都会把魏晋书学放在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位置,那么,魏晋书法又为何被摆在这样的高度?因何难以超越?到底是魏晋书法的技法让人难以琢磨,还是魏晋的时代艺术思维让人无法体会和复制?那个时代所产生的魏晋风度,风韵,至今都是高高在上,无法被模仿。

大时代的背景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的第二个思想大解放时代。“魏晋文人风度”也成为这一时期的特色文化符号而被载入历史。从书法的角度而言,就如文学进入自觉时代一样,魏晋时期的书法发展也是从实用性逐渐转化为艺术性的初级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觉发展时期。当然这个自觉发展对行业的创新是有很大的辅助的,因为只有自觉发展,不去设定条条框框,才会在发展的过程中被不断的质疑,不断的自愈和修复,直至趋于完美。

书法发展到了汉代,可以说是各种书体趋于完备,以实用为出发点,就是以记录历史和文化传播为主要用途。其章法比较规整,追求整齐典雅,用笔严谨,当然这个主要的目的性就在于识别功能。也正是因为实用性的原因,才体现出了自然书写的韵味,这种自然书写的美感也就成了后人不断去追求的书法风格,尤其东汉时期的书家们在这一方面获得了不小的成就,也认识到了书法可以体现和融合个人的品格与气节,这些思想在以后的魏晋时期,得到了印证和继承。

魏晋时期的士子面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大部分都作出了政治性退避,远离政治迫害,从而纵情山水,以诗文和书画作为人生的追求。去寻觅人生的归宿和寄托。在众多文人士子的笔下,文艺与书法已不再是满足实际需求的信手随意书写,而是提升到了一种更高深的人生态度和思维境界。与东汉时期比较,一种新的真正抒情的书法艺术渐渐成熟起来。如西晋文学家陆机的《平复帖》,作品中每一个字已不再是生硬的符号,而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性情,顾盼婉转。

“魏晋风韵”在书法上的种种体现,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无疑是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王羲之的重要贡献在于:在前人书学的基础之上,加以融会贯通和相关技法及创作概念的改进,让书写更加趋于自然化,形成的书写技巧都偏于自然规则。也就是自然而生的精致神韵感。他的作品一是表现多变的技法之美;二是通过技法与个人性情的融合所表现的人格之美。从技法上讲,王羲之书法已变汉代质朴书风而为妍美流变的新体。

南齐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提出的“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可以说是对王羲之及其这个时代书法作品基本特征的准确地概括。从表露人格这一点来说,王羲之与王献之书法风格外在形态率真朴实,章法气韵流畅自然,而内在却涌动着欲罢不能的动荡感,恰好表现了魏晋名士表面风流潇洒,内心却充满哀怨不平的心理和多变的思绪。这种个人情感与书法技巧融合的情境在《姨母帖》和《丧乱帖》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魏晋神韵”具体还体现在那个时期的书法理论上。这一时期书法理论著述内容广泛且具有创新意义,代表作有:崔瑗的《草书势》、卫恒的《四体书势》、卫夫人的《笔阵图》、王羲之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笔势说十二章》等。卫夫人和王羲之的书论思想均来源于东汉的蔡邕,即“神”、“势”、“形”,三者通过创作主体的结合,在书法作品中得到充分表现。卫夫人的《笔阵图》也鲜明的提出了“意前笔后”的创作思维,为后世的书法技法及书法理论发展做出了铺垫作用。

魏晋风韵为何终究难以被超越?

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困扰了自唐以后的后世诸位书法大家们。大家都明白魏晋书法的地位在书法历史上是无法被撼动的,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也是一直以魏晋为宗。但是为何就是无法比肩或者超越魏晋呢?问题到底在哪里?是技法?还是时代的艺术思维?

其实终究是环境造就的问题,时代的不同,文化影响的不同,对人的思维造就也是具有很大差异化的,我们这个时代,更多需要解决和面对的是个人生存与所谓的群体利益问题,对待文化与书法艺术的,我们的看待也是偏向于利益化的,这其实已经是走向了弯路。

现代书法的发展虽然也在不遗余力的继承古人书风,但是却由于书法已经被过于名利化而导致了思维概念的不纯正。流于书法的外表美,就会赢得具有掌声的市场,更可以被快速的转化为利益。这样的氛围,试问是发展,还是固化,又或是自卑文化思维的遮羞布?

这样的书法学习和继承环境,又怎么可能比肩和超越魏晋?我们现在的真是书法状况就是这样,不要说比肩和超越魏晋,照比古代任何一个时代,甚至是民国时期的书法,我们都无法去实现超越。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不懂书法的人越来越多,妄自评论的人越来越多,懂得书法的,愿意去声嘶力竭呐喊的人越来越少,愿意去共同分享经验,愿意提出更多质疑和自我艺术批评的人也越来越少,如果这样,书法的继承和发展之路到底在哪里?

,转发了,魏晋时期的书法理论是怎样的?也讲究逆锋、中锋、侧峰、尖峰之类的技法吗?,很受教益,良心,抛开笔法,笔制,书写习惯,今人早已没有了古人的气节。,魏晋风韵”,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不同造成的,妙,文化断代,文化根源被禁,于是折射出无法无天的丑书大行其道。,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