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芝草书《冠军帖》高清赏析 附 王铎 董其昌 临张芝草书《冠军帖》

《冠军帖》(《知汝帖》)传为张芝之作,或为唐张旭所作,选自《大观帖》(故宫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
张芝,(?~约192)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字伯英。汉族,瓜州县(今属甘肃酒泉市)人。东汉书法家。凉州三明之一大司农张奂之子。出身官宦家庭。
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书迹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 张芝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

碑帖欣赏
图片[1]-张芝草书《冠军帖》高清赏析 附 王铎 董其昌 临张芝草书《冠军帖》-好字无忧
图片[2]-张芝草书《冠军帖》高清赏析 附 王铎 董其昌 临张芝草书《冠军帖》-好字无忧
图片[3]-张芝草书《冠军帖》高清赏析 附 王铎 董其昌 临张芝草书《冠军帖》-好字无忧
图片[4]-张芝草书《冠军帖》高清赏析 附 王铎 董其昌 临张芝草书《冠军帖》-好字无忧
图片[5]-张芝草书《冠军帖》高清赏析 附 王铎 董其昌 临张芝草书《冠军帖》-好字无忧

碑帖原文
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处耳。终年经此,当议何理耶?且方友诸分张,不知以去复得一会。不讲忘不忘,可恨汝还,当思更就理。所游迷,谁同故数往虎丘,不此甚萧索,看过还议,共集散耳。不见奴,粗悉书,云见左军,弥若临听故也。 附: 王铎临张芝草书《冠军帖》
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石樵、痴庵、东皋长、痴庵道人、烟潭渔叟、雪塘渔隐、痴仙道人、兰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岩漫士等 。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 明天启二年(1622),三十岁的王铎举进士及第,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少詹事。弘光元年(1644),南明弘光帝任王铎为东阁大学士、次辅(副丞相)之职。次年入清,授礼部尚书。顺治九年(1652)病逝于孟津,享年六十一岁,赠太保,谥曰“文安”。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王铎的书法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主要得力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等各家,学米芾有乱真之誉,展现出其坚实的“学古”功底,学古且能自出胸臆,梁巘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之苍老劲健,全以力胜”。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其“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其传世作品主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 在我国书法史上,董其昌一派的严谨秀逸之风曾在明末清初盛行,而王铎取法高古,与拘谨乏趣、滑弱无力的书风相抗衡,大胆创新,开创一代书风。他是书法史上一位杰出的革新人物。青年时代的王铎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很早就有了反思潮的奇倔胸怀,在他的《拟山园选集》中的《文丹》中,集中表露了他惊世骇俗的审美观。他最大的成就是在于他超迈雄奇的行草书。 他的行草书,恣肆狂野,挥洒自如,用笔沉着痛快,纵横跌宕,自然出奇,表现了撼人心魄的雄浑气势,极富感染力。马宗霍称“明人草,无不纵笔以取势者,觉斯则拟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如不尽,非力有余者未易语此。”林散之称其草书为“自唐怀素后第一人。”并不为过。有人以他的线条与明代另两位草书家徐渭、祝枝山作比:则他的遒劲既有异于徐渭的粗放,也有别于祝枝山的生辣,至于文征明、董其昌则更不在话下。此外,他在结构处理上的构成意识也是前所未有的。空间的切割完全具有次序观念,具有强有力的理性处置效果——在如此狂放变幻的草书中锤炼出如此冷静、有条不紊的效果,实在是出人意外同时又使人对他的能力敬佩不已。如果说从张芝、张旭、怀素、黄山谷直到徐渭,草书的发展是以用笔的丰富顿挫为准矩,而在结构处理上则一放再放,抒泄无遗的话,那么王铎则成功地阻遏住这种一发不可收拾的洪流,他用冷静的理性把这匹脱缰的野马笼住,纵横取势,变化多姿,不落俗套,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收奇效于意想之外。 他在笔墨上的创新也是具有开拓性的,他的线条遒劲苍老,含蓄多变,于不经意的飞腾跳掷中表现出特殊个性,时而以浓、淡甚至宿墨,大胆制造线条与块面的强烈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不能不说他这有意无意之中的创举是对书法形式夸张对比的一大功绩。在他以前,还没有人能象他那样主动地追求“涨墨”效果。 王铎的书法对中国书法后来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甚至也波及到海外书坛,特别给东瀛书法影响颇深。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他出身贫寒,仕途却非常顺畅: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及第,之后为太子讲官,并历任湖广按察司副使、福建副使、河南参政、礼部侍郎、太子少保等职。然而董其昌并不着意于此,竟然几次托辞不就,赋闲故里,醉心于翰墨之中,在书法与绘画领域中成就了一番事业。 书法上,董其昌与邢侗(155-1612)、米万钟(1570-1628)、张瑞图(1570-1644)同列为“晚明四家”;在绘画上,与米万钟并称于世,有“南董北米”之美誉。据《明史•文苑》记载,董其昌“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可谓是晚明最具影响力的书画家。 说起他的书法学习起步阶段,尚有一段传奇。隆庆五年(1571),17 岁的董其昌与董源正(董其昌的家侄)一道参加松江府会试。董其昌文思横溢,知府衷洪溪本想将他名列第一,但因为嫌其考卷上的书法拙劣而降之为第二,而将书法优秀的董源正置为第一。这件事给了董其昌很大的刺激,同时也给他的书法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动力。 之后,董其昌发愤临池学习书法,并始终将古代前贤作为自己追随与超越的目标。为达到超越的目的,董其昌一生都把临摹古代经典书法作品作为最重要的学习方法,直到81岁时还在反复临写钟繇、王羲之、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书法家的作品。同时,为达到超越的目的,董其昌对书法倾注了巨大的热情,也显示出异常的勤奋。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