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的148件代表作品,就是3000年书法史!(下)

元朝时期

尚意需要强大的的文化底蕴和自信,而这些,南宋已经薄弱,到了异族统治的元朝,就更加稀有。

这一点,赵孟頫看到了,鲜于枢也看到了,他们不约而同地看到了。所以,他们放下个性,跳过两宋向上追,追到唐,追到晋,一次短暂的复古之旅,纯洁了后来数百年的书法正脉。

赵孟頫 《秋深帖》

赵孟頫 《行书二赞二诗卷》

邓文原 跋王羲之雨后帖

倪瓒 淡室诗

杨维桢 《城南唱和诗卷》

鲜于枢 《杜诗魏将军歌》

康里夔夔 《述张旭笔法卷》

明朝时期

从朱元璋拿下江山那天起,蒙古的阴影就已清扫殆尽,如果说元朝有什么是挥之不去的,那就是赵孟頫的书法观。

明朝的书画人追着元四家,追着赵孟頫鲜于枢,把“上溯晋唐”的书法理论进行到底,所以你可以说他们没有创新,但绝不能说他们走错了路。

到了后来,他们觉得不创新实在太委屈了,所以,派出一个叫徐渭的代表,他的拿手好戏是泼墨。

明 祝允明 《前后赤壁赋》

明 宋濂 《烟江叠嶂图跋》

明 唐寅 《落花诗》

明 唐寅 《自书词》

明 朱元璋 《大军帖》

明 张瑞图 《草书千字文》

明 黄道周 《孝敬定本》

明 王铎 《赠张抱一草书诗卷》

明 董其昌 《草书手札》

明 释担当 草书扇面

明 吴承恩 《扇面七言律诗》

明 米万钟 《草书扇面》

明 倪元璐 《行书尺牍》

明 陈洪绶 《行草尺牍》

明 于谦书法

明 王守仁 《铜陵观铁船歌》

明 解缙 《自书诗》

明 徐渭书法

清朝时期

异族的再次到来,表面上破坏的是男人的发型,本质是毁了汉人的三观。

起初是不合作,胆子大点的反清复明,后来失望了,干脆连明都不放在眼里,他们觉得,正是明人的老实继承,让文人走上了思路。

他们决定一扫帖的统治,到碑的世界去寻找天地。然后,他们真的找到了一片天地。

清 傅山 《草书七言诗轴》

清 查士标 《行书送友人诗扇》

清 邓石如 《隶书论书立轴》

清 康熙 《草书八言联》

清 乾隆 《御书洪咨夔春秋说论隐公作伪事》

清 慈禧

清 八大山人 《行书题画诗》

清 蒲松龄 《聊斋诗存》

清 金农 《和四言联》

清 郑板桥 《行书论书立轴》

林则徐书法

清 刘墉 《论书轴》

清 赵之谦 《隶书联》

清 张裕钊 对联

清 康有为 《行书对联》

清 吴昌硕书法

清 沈曾植

民国近现代

碑学的大力提倡者康有为后来都说,光学魏碑还不行,学书还应尊阁帖。

民国近现代直到今天,书法人一直在寻找碑帖融合之路,经过上千年的继承和上百年的实践,碑帖从来都是一家,写啥都不重要,关键是写好。

所以只要听人言必称碑学帖学,就大概可知此人的段位。当然,那些号称只写某家的,就更加等而下之了。

民国 孙中山

民国 袁世凯

李瑞清

清 弘一法师

毛泽东

周恩来

于右任

蒋介石

鲁迅

齐白石

郭沫若

陆维钊

沈尹默

徐悲鸿

林散之

沙孟海

王蘧常

徐生翁

谢无量

启功

尽管不是每个写字的人都能成器,但在这个不需要毛笔也能活得很好的时代,只要还拿毛笔,都是很难得的。

最关键的是,拿着毛笔的时候,那种自信和美好,妙不可言。

声明:“汉鼎智能在长安”头条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价值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怎么没康生?,转发了,转发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