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近3天新增病例接近之前总和!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权威通报,最近几天武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增长得比较凶,3天时间已快接近之前的总和。尤其是2月11日那天,一下子增加了13436例,接近之前累计确诊病例的70%。

对此,中央指导组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因为诊断标准变了,“临床诊断病例”被加入其中。

那么究竟何为临床诊断?临床诊断对于疫情的控制又有何意义?而一夜之间新增那么多的确诊病例临床又有没有能力收治呢?带着大家的疑问,钱报记者采访了杭州驰援武汉的两位专家。

早前:核酸检测实行名额分配

一个病区两三天分到一次,一次仅两三个名额

林乐清,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ICU副主任,1月25日,他是浙江省首批驰援武汉的医疗队成员。1月26日凌晨才到酒店安顿好,没休息几个小时就开始进行相关培训,以及梳理相关工作流程与制度。1月28日便进入武汉第四医院古田院区开始收治病人。

“我所在的团队负责其中的一个病区,核定床位不到30张,实际上我们收治了30多位患者。”林乐清说。听说那会各家医院都有不少病人排队等着住院,他们也是想尽办法尽量让患者能早一点住进来。可条件受限,有时也会感到无奈。

早前,核酸检测是病人确诊或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标准。可如此重要的检查是实行名额分配的,就拿林乐清所在的病区来说,一般两三天能分配到一次,一次只有两三个名额,多一点的时候就三五个。将心比心,医生内心的焦急一点也不比病人的少。

现在:核酸检测加速,临床诊断也纳入

70多岁老人住院后反倒释然

而近日核酸检测速度明显加快,从原先的实验室诊断变为临床诊断,则大大缓解了此前的一些限制,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以及肺部CT表现,可以作出临床诊断。

林乐清说,他现在病房里住着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反反复复发烧已经有10多天了,还有胸闷气喘,总感觉浑身没力气,CT检查确实可见双肺外侧带多发磨玻璃样改变,虽然核酸检测是阴性的,但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因此收住入院。

查房时老先生告诉医生,没住进医院前,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还是不是,情绪非常焦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尽量不跟家人接触,再加之他有高血压、糖尿病,也很担心万一是的话自己能不能扛得住,这会能住进医院,心里反倒释然了。

至于核酸检测,如今他每天都要申请十几个,基本上前一天申请,第二天就能做掉。

医生:十分乐意看到这样的改变

尽可能多的将病人筛出来就能减少传播

“作为医生,我十分乐意看到这样的改变,虽然一夜之间上万确诊病例的增加,意味着我们的负重大大增加,但对于疫情的控制来说,最大限度的把那些可疑病人筛出来,进行规范的诊治,也就最大程度上切断了病毒的传播,这些人也就不可能再传染给别的人,这样才能尽早打赢这场战疫的胜利。”林乐清说。

事实上,近半个多月来,科学家们对病毒的研究加紧进行,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已经越来越多,再加上全国又有一波又一波的医护驰援武汉,包括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及方舱医院等陆续投入使用,武汉的临床收治能力几乎每天都在提升。就在今天(2月15日),他收到消息,他所在的古田院区从原本收治300多新冠肺炎病床将扩大到收治600多人,而浙江医疗队今天起再另外接管一个病区,目前共接管三个病区近120张床位。

采访结束快挂电话时已下午1点半,林乐清连午饭都还没吃,电话那头,别的医生正在不断通过电话或对讲机向隔离病房内的护士传达一项项医嘱。“大家都在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我扒口饭还要继续,我们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现在大家都充满信心。”林乐清笑着跟记者说再见。

按轻症、重症、危重症进行分层诊疗

让患者得到针对性救治,让医疗资源得到更高效利用

郑永科,杭州市一医院城北院区院长助理,是2月9日这批杭州驰援武汉医护266人队伍的副领队,他所带领的二分队负责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其中一个重症病区。

到达武汉后24小时内便开始工作,72小时内只睡了3小时,一晚上收治45位病人,这些信息都在他脑子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记得第一批病人住进来时是凌晨2点,凌晨的武汉特别冷,只有四五度,为了防控的需要不能开空调,为了不让病人等在外面冻着,我们都让他们先进病房躺着,然后医生一个个到床边问病史、问病情,再制定综合治疗方案。”郑永科说。

他们在救治的过程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筛出其中的危重症患者,这几天他们病区已筛出2位转进危重症病房,这些患者需要有创呼吸机甚至ECMO等更先进的设备来救治。在他看来,如今把患者按轻症、重症、危重症等进行分层诊疗,让患者能得到针对性救治的同时,也让医疗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