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临帖|王铎 行书节临褚遂良家侄帖

图片[1]-大师临帖|王铎 行书节临褚遂良家侄帖-好字无忧

王铎 节临褚遂良家侄帖 绢本墨笔 1648年 202.5×51.2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图片[2]-大师临帖|王铎 行书节临褚遂良家侄帖-好字无忧

王铎 草书临家侄帖 保利2011秋拍

附:

图片[1]-大师临帖|王铎 行书节临褚遂良家侄帖-好字无忧

王铎 节临褚遂良家侄帖 绢本墨笔 1648年 202.5×51.2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图片[2]-大师临帖|王铎 行书节临褚遂良家侄帖-好字无忧

王铎 草书临家侄帖 保利2011秋拍

附:

图片[1]-大师临帖|王铎 行书节临褚遂良家侄帖-好字无忧

王铎 节临褚遂良家侄帖 绢本墨笔 1648年 202.5×51.2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图片[2]-大师临帖|王铎 行书节临褚遂良家侄帖-好字无忧

王铎 草书临家侄帖 保利2011秋拍

附:

图片[1]-大师临帖|王铎 行书节临褚遂良家侄帖-好字无忧

王铎 节临褚遂良家侄帖 绢本墨笔 1648年 202.5×51.2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图片[2]-大师临帖|王铎 行书节临褚遂良家侄帖-好字无忧

王铎 草书临家侄帖 保利2011秋拍

附:

图片[1]-大师临帖|王铎 行书节临褚遂良家侄帖-好字无忧

王铎 节临褚遂良家侄帖 绢本墨笔 1648年 202.5×51.2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图片[2]-大师临帖|王铎 行书节临褚遂良家侄帖-好字无忧

王铎 草书临家侄帖 保利2011秋拍

唐 褚遂良 家侄帖

褚遂良(596-659),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相传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魏征称赞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魏征认为,他对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认王字真伪的能力。他的传世书迹有楷书《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

褚遂良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相传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魏征称赞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魏征认为,他对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认王字真伪的能力。褚遂良书艺的最为突出的特色为“空灵”。梁巘《评书帖》中说:“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书法的空灵,正是通过运笔与提笔而体现出来的。在欧书或虞书之中,我们都找不到明显的运笔的痕迹。但是褚遂良却不同,他不掩饰用笔的痕迹,甚至乐于强调这种痕迹,以表现他所倾心的活泼节奏,一起一伏,一提一按,造成一种韵律,异常明快。像孙过庭《书谱》中要求的“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衂挫于毫芒”,在褚遂良的书法之中,体现得是最为彻底的。

高尔俨上款。高尔俨(1605-1654),字中孚。明天启七年(1627)中举人,崇祯十三年(l640)中探花(一甲第三名),后被授翰林院编修。顺治二年(1645)四月,任侍读学士;七月擢礼部侍郎。顺治五年,调任吏部右侍郎。转年,加右都御史。顺治八年,任吏部尚书。顺治十年,晋弘文院大学士(宰相)。1654年病故,帝赠少保,谥号“文端”。著有《古处堂集》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陈璚、邹安递藏。陈璚(1862-1908),字六笙,又字鹿笙,一作鹿生,广西贵县人。官四川按察使,工书法,间作墨梅。邹安(1864-1940),又名寿祺,字景叔,号适庐,浙江杭州人,著名金石学家,著有《周金文存》等。

陈璚题签条。

附:

图片[1]-大师临帖|王铎 行书节临褚遂良家侄帖-好字无忧

王铎 节临褚遂良家侄帖 绢本墨笔 1648年 202.5×51.2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图片[2]-大师临帖|王铎 行书节临褚遂良家侄帖-好字无忧

王铎 草书临家侄帖 保利2011秋拍

王铎 行书节临褚遂良家侄帖 匡时2011秋拍

王铎是明代最优秀的书法家之一,其行草书以势取胜,为世人所瞩目。王铎的成功无疑源自于深厚的临古功力。王铎的临帖作品,有一部分忠实于原帖,主要是扇面、册页与低卷,单字大小 与所临范本也相当。王铎提倡崇古,但并不推崇形似,而要求像米芾那样解脱二王,铸造鲜明的个人风格。这一努力主要体现在他的立轴与高卷样式的临帖作品中。由于单字放大,王铎的书写手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王铎在临写其它书家的行书作品时,总是或多或少地将米芾的行书风格植入其 中。经过王铎的改造,体势上成了类似米芾的行书,显得神采焕发。由于字径的展大,又要求着相对沉着厚重的点画形象与之相适应。在小行草 中过于跳荡的点画、过分精致的起笔与收笔的锋芒,在大件作品中都会损害整体上的厚重感。在小字展大的过程中,王铎似乎也从颜真卿那里找到一些解决这一问题 的办法,用笔圆浑而体势宽博。至于草书,王铎深知大字、小字技法不同:『草书由篆,大草必如危峰之石, 侧悬矗插,变势奇突,与小草异。』这个不同的方法就是势的不断变动,连绵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在立轴与高卷作品中,王铎有意识地在单字之间增加 连绵,以获得连贯、生动的气脉。即使原帖很少连绵的,在临作中也会大量增加引带。有时在重新换墨起笔时,王铎也会刻意与上一字的收笔连接,以取得视觉上的 连贯效果,尽管这些点画在笔势上未必连缀。一些原本字字独立的行书作品,也因为增加了连绵而有草书之意,而这正得益于张芝《冠军帖》的影响。

唐 褚遂良 家侄帖

褚遂良(596-659),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相传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魏征称赞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魏征认为,他对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认王字真伪的能力。他的传世书迹有楷书《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

褚遂良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相传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魏征称赞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魏征认为,他对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认王字真伪的能力。褚遂良书艺的最为突出的特色为“空灵”。梁巘《评书帖》中说:“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书法的空灵,正是通过运笔与提笔而体现出来的。在欧书或虞书之中,我们都找不到明显的运笔的痕迹。但是褚遂良却不同,他不掩饰用笔的痕迹,甚至乐于强调这种痕迹,以表现他所倾心的活泼节奏,一起一伏,一提一按,造成一种韵律,异常明快。像孙过庭《书谱》中要求的“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衂挫于毫芒”,在褚遂良的书法之中,体现得是最为彻底的。

高尔俨上款。高尔俨(1605-1654),字中孚。明天启七年(1627)中举人,崇祯十三年(l640)中探花(一甲第三名),后被授翰林院编修。顺治二年(1645)四月,任侍读学士;七月擢礼部侍郎。顺治五年,调任吏部右侍郎。转年,加右都御史。顺治八年,任吏部尚书。顺治十年,晋弘文院大学士(宰相)。1654年病故,帝赠少保,谥号“文端”。著有《古处堂集》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陈璚、邹安递藏。陈璚(1862-1908),字六笙,又字鹿笙,一作鹿生,广西贵县人。官四川按察使,工书法,间作墨梅。邹安(1864-1940),又名寿祺,字景叔,号适庐,浙江杭州人,著名金石学家,著有《周金文存》等。

陈璚题签条。

附:

图片[1]-大师临帖|王铎 行书节临褚遂良家侄帖-好字无忧

王铎 节临褚遂良家侄帖 绢本墨笔 1648年 202.5×51.2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图片[2]-大师临帖|王铎 行书节临褚遂良家侄帖-好字无忧

王铎 草书临家侄帖 保利2011秋拍

大师临帖|王铎 行书节临褚遂良家侄帖

王铎 行书节临褚遂良家侄帖 匡时2011秋拍

王铎是明代最优秀的书法家之一,其行草书以势取胜,为世人所瞩目。王铎的成功无疑源自于深厚的临古功力。王铎的临帖作品,有一部分忠实于原帖,主要是扇面、册页与低卷,单字大小 与所临范本也相当。王铎提倡崇古,但并不推崇形似,而要求像米芾那样解脱二王,铸造鲜明的个人风格。这一努力主要体现在他的立轴与高卷样式的临帖作品中。由于单字放大,王铎的书写手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王铎在临写其它书家的行书作品时,总是或多或少地将米芾的行书风格植入其 中。经过王铎的改造,体势上成了类似米芾的行书,显得神采焕发。由于字径的展大,又要求着相对沉着厚重的点画形象与之相适应。在小行草 中过于跳荡的点画、过分精致的起笔与收笔的锋芒,在大件作品中都会损害整体上的厚重感。在小字展大的过程中,王铎似乎也从颜真卿那里找到一些解决这一问题 的办法,用笔圆浑而体势宽博。至于草书,王铎深知大字、小字技法不同:『草书由篆,大草必如危峰之石, 侧悬矗插,变势奇突,与小草异。』这个不同的方法就是势的不断变动,连绵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在立轴与高卷作品中,王铎有意识地在单字之间增加 连绵,以获得连贯、生动的气脉。即使原帖很少连绵的,在临作中也会大量增加引带。有时在重新换墨起笔时,王铎也会刻意与上一字的收笔连接,以取得视觉上的 连贯效果,尽管这些点画在笔势上未必连缀。一些原本字字独立的行书作品,也因为增加了连绵而有草书之意,而这正得益于张芝《冠军帖》的影响。

唐 褚遂良 家侄帖

褚遂良(596-659),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相传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魏征称赞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魏征认为,他对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认王字真伪的能力。他的传世书迹有楷书《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

褚遂良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相传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魏征称赞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魏征认为,他对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认王字真伪的能力。褚遂良书艺的最为突出的特色为“空灵”。梁巘《评书帖》中说:“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书法的空灵,正是通过运笔与提笔而体现出来的。在欧书或虞书之中,我们都找不到明显的运笔的痕迹。但是褚遂良却不同,他不掩饰用笔的痕迹,甚至乐于强调这种痕迹,以表现他所倾心的活泼节奏,一起一伏,一提一按,造成一种韵律,异常明快。像孙过庭《书谱》中要求的“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衂挫于毫芒”,在褚遂良的书法之中,体现得是最为彻底的。

高尔俨上款。高尔俨(1605-1654),字中孚。明天启七年(1627)中举人,崇祯十三年(l640)中探花(一甲第三名),后被授翰林院编修。顺治二年(1645)四月,任侍读学士;七月擢礼部侍郎。顺治五年,调任吏部右侍郎。转年,加右都御史。顺治八年,任吏部尚书。顺治十年,晋弘文院大学士(宰相)。1654年病故,帝赠少保,谥号“文端”。著有《古处堂集》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陈璚、邹安递藏。陈璚(1862-1908),字六笙,又字鹿笙,一作鹿生,广西贵县人。官四川按察使,工书法,间作墨梅。邹安(1864-1940),又名寿祺,字景叔,号适庐,浙江杭州人,著名金石学家,著有《周金文存》等。

陈璚题签条。

附:

图片[1]-大师临帖|王铎 行书节临褚遂良家侄帖-好字无忧

王铎 节临褚遂良家侄帖 绢本墨笔 1648年 202.5×51.2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图片[2]-大师临帖|王铎 行书节临褚遂良家侄帖-好字无忧

王铎 草书临家侄帖 保利2011秋拍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