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熙载:没房没车又没钱的艺术家

一念即可感相知, 远近无隔幻中期。

犹见时时望不尽, 唯待所愿不远时。

吴熙载此生最大的遗憾大概就是和赵之谦缘悭一面吧。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不管怎么努力,

两人总是差一个步调,

赵之谦成名的时候,吴熙载已经历经沧桑了。

功名一场梦,世界半分尘。

青年时期的吴熙载响应国家号召,高举科举大旗。

由于每三年有两次考试,老吴只能如异地恋般在泰州,征州两地往返。

可惜载熙有心向明月,怎奈仕途照沟渠,

苦熬多年,也只是混得个“生员”,

其实就是小秀才。

不过话说两端,三年求学,

吴熙载倒在泰州混个脸熟,

和不少文人雅士结为知己良朋。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

对于文人骚客来讲,

扬州山(美)清(女)水(众)秀(多),向来是一个好去处。

古来便有”烟火三月下扬州“之说。

人过中年的吴载熙也来到这繁华之所,

不过老吴囊中羞涩,不能像撩尽天下妹的杜牧那般留恋秦楼楚馆,只能挂靠在石牌楼观音庵中度日,好不悲哉。

好在画家王素也在此寄居,两人“琴瑟和鸣”,组成高能CP。

一时间,“王画吴字”组合横扫各大排行榜,

士大夫家皆以“非王画吴书不足相配”论之。

老叫兽:五行缺女人,

小石君:命里欠桃花。

吴载熙生命中另外一个大日子是在道光二十九年,

这一年,吴载熙得到王惜庵的盛情邀约,

在扬州文汇阁续刻高凤翰集撰的《砚史》后半部分,

苦熬半生的老吴终于也成为了在编的国企员工了。

这文汇阁本是清朝收藏,《四库全书》的七阁之一。

刚分到房子的吴载熙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只是际遇一事,本就难料,

没过多久,老毛子和天父洪秀全干了起来,

这架打起来还了得,房子刚到手就被烧了个干净。

我今漂泊等鸿雁,江南江北无常栖,

自此,吴载熙开始在江湖流落。

《再生人》一印中,有边款云:

“咸丰三年由扬避乱来海陵”,

为避战乱的吴载熙流寓到了好友较多的泰州。

未雨绸缪,老吴真的使用生命告诉我们:人生在于经营啊。

而在之后长达十数个春秋里,

吴载熙都一直辗转于各个朋友之家。

吾徒自漂泊,世事各艰难。

虽然都是朋友,蹭个吃住虽没啥问题,

可毕竟吃人家嘴短,想来也着实的悲哀。

乌桕丹枫叶渐凋,

杜陵蓬鬓感萧萧。

奚囊收得秋光满,

聊与西风破寂寥。

吴载熙《秋林诗思图》

老吴心里是郁闷的,

战火弥漫,故园萧寂,哪能没心没肺呢。

此时此景,大概也只有朋友能带来些许的安慰了。

此时为老吴送来春风的就是另外一位印坛名家——赵之谦。

这赵之谦比吴载熙要小三十岁,但是“得意忘年心迹亲”。

一句话,真心爱,年龄不是问题。

赵之谦托好友曾将自己的作品带到泰州给吴让之品(夸)评(奖),顺便稍微拍了个小马屁,在印边跋有云:

“息心静气,乃是浑厚。近人能此者,扬州吴熙载一人而已。”

吴让之看后也颇为感动,好不容易有小鲜肉求合作,自然也要反馈一下。

除对赵印夸的天上有地下无之外,并冒酷暑即兴挥汗刻“鉴古堂”、“赵之谦”等自文四印送给赵之谦,老人家也是蛮拼的。

虽然有青年艺术家的不断问候,但是生活终究是自己的,

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常相见。

老吴虽然刻印不少,可大多是义务劳动,

以致晚年无房产,无存款,无社保,穷困潦倒,只能借居于泰州东坝口观音庵。

生活艰难,但老艺术家的风骨还在,

于是撰八言联自我调侃:

“有子有孙,鳏寡孤独,无家无室,柴米油盐。”

赵之谦闻之,自然马上前往探视,

只是缘悭一面,“一灯不灭传薪火”的吴让之已经阖然长逝,作古他乡了,这一对老少CP终究是无疾而终了。

如此想来,

真的是有想做的事赶紧做,

有想见的人赶紧见,

莫等闲,人生无常空悲切。

*本文图片转自网络

小贴士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