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清代伊秉绶的书法

清代伊秉绶,祖籍福建汀州,在惠州、扬州任过知府,人品、官声、学问、书画都很好。

清一品大员纪晓岚,是他的老师,另一个一品高官刘墉则为他书法的老师。他以隶书名世,大家知道他,多是因为隶书吧!

我不主要写隶书,多年来仅是汉隶来汉隶去,与褒斜道、杨淮表、石门颂打交道,未研究过清隶,特别对伊秉绶的隶书不怎么看重,对他这种去掉蚕头燕尾和波磔挑法的隶书,不是很理解,断续也写了几十年的字,却没接触过他的字。

可书史资料对他评价甚高。说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高的艺术天赋,成为清代隶书创作领域中最为成功的典范。刘墉、康有为及不少学者,对他十分推崇,说他集分书之大成,于中正处求胜古人。还说他对汉隶雄浑方正一路的用功颇深,在准确把握和领悟汉隶的古朴敦厚、雄强开阔的艺术精神后,进行了创造性的雅化提纯处理,用他自己的话就是“方正、奇肆、恣纵、更易、减省、虚实、肥瘦、毫端变幻,出乎腕下,应和凝神造意,莫可忘拙。”

我认真看了他的作品,感受到他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强烈的创造精神。他上溯秦汉,又不因循求稳,而是彻底打破汉隶笔势凌厉、翩跹起舞的用笔基调,把端严肃穆的庙堂之气化为极具书卷气的宁静悠远之境,在结字、章法的空间处理上进行了调整,将隶书笔划概括成直线、圆弧和圆点三种形态,崇古尚朴、趋拙避巧,写出了鲜明的个性,打破了汉唐以来隶书之模式,有开创之功。

他的大字隶书,写得气势宏伟,含蓄内敛,温柔敦厚,真力弥漫,达到一种新境。

其行草书,虽有一定特色,但不能与他的隶书同等观之,他的主要成就就在隶书。

创造、创见难。我们大多数人,写了几十载,往往淹没在古碑帖的汪洋大海里,而找不见自己。徐渭的行草、八大的行书、金农的漆书、板桥的八分半书、康体以及伊秉绶的隶书,等等,以鲜明独特的个性,给我们以昭示:学古人应求自化,走出自己的路,才是我等应该努力的方向。

,这隶书味道正,我曾见过初学隶书的人,临曹全碑,出来的却是伊秉绶的味道,感觉其中必有相通之处。,喜欢第三幅作品,书法家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