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副春联都不及这1副,连康熙了看了都拍手叫好

康熙朝留下过很多趣事,为了迎合街头巷尾的趣味,流传下来的自然大多是深宫春色秘辛或者权宦风云之类的。在华夏的朝代更迭史上,大清算是一个最为重视汉家文化和传统的异族皇朝,所以在康熙朝也留下也许多关于传统文化的趣事,其中有一个就是关于春联的事儿。

剧照

康熙当然算是一个擅武能文的皇帝老儿,基本上可以说是他奠定了清代的文化发展趋势,特别是在书法方面,由于他的个人爱好和审美取向而影响了后世几百年。虽然康熙一辈子披甲扬鞭的日子几乎是占据了大部分的时光,不过他在传统文化素养方面也算是勤学苦修未曾荒怠,他常常与一众文官们舞文弄墨,从某个方面来说既是他借此显示出重视汉臣和汉文化的一种姿态,也可以说是他学习汉文化的一种途径。

李光地书法

康熙朝有一个汉臣经常出现在如今的影视剧中,他叫李光地,曾是唯一被康熙称为“完人”的汉臣。李光地是一个典型的崇尚传统理学的饱读经典圣学的文人,人生的理想自然也是货与帝家,当然他的人生理想无疑是得到了实现,康熙也是一个“识货”的人,李光地不光得到了帝家的重用还得到了康熙本人的信任。今天要说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康熙与李光地之间的一件关于“春联”的趣事。

剧照

有一年过年,为了彰显朝廷对传统汉族习俗的重视,康熙特地下旨要将自家大大小小的各种门上贴上春联,康熙的家自然是不小,紫禁城大小宫殿实在是多得很,所以约莫一算就要100来副春联,于是他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大学士李光地,这种本来就应该是文人做的事儿李光地当然是欣然领命。不过,要写100副春联,看似不难,但实际上任务量还挺大的,给皇帝家写春联,当然不能像如今一样随便在几本楹联书上抄100个完事,皇家写春联是很有讲究的。

李光地对联

也就是说你不可能抄现成的春联交差,而是要弄出一百副原创的对联才算符合要求,而且这个原创的对联还必须符合帝家身份和相关的寓意,比如说太后的慈宁宫贴的可能是有关子孙福祚永寿之类寓意的春联,而乾清宫可能就必须是有关江山社稷繁荣太平的对联,所以说若是一一对应地想一百副合适的原创春联出来,其实是一个非常繁重的任务。起初欣然接旨的李光地可能也没想到有这么难,而且他的公事也挺多,觉得到时候一股脑儿就能轻松完成并没有太过在意。

李光地书法

结果马上就要临近复旨之期了,李光地准备着手写春联的时候,才发现这项任务竟然如此棘手繁重,而且时间上也快来不及了。眼看这差是不能交了,李光地的家人都又急又怕,生怕这差事要是弄砸了触怒了龙颜,那可是要上升到欺君违旨的高度、是要掉脑袋的事情,李光地身处庙堂高位自然有很多对头,到时候随便跳出几个来以此弹劾构陷李光地就凶多吉少了。

李光地书法

不过李光地苦读圣贤书混到了大学士这个层次,自然不是一个轻易就能被这种事情难倒的人,尽管时间紧迫,他还是非常冷静,不多久就一计上心头,裁好两条红纸便大笔一挥,写下了第一幅春联。家人以为他还要接着写,连忙裁纸的裁纸磨墨的磨墨忙成一团,但李光地却命他们都停下来,说自己已经写完了可以去交差了。家人大惊:你这就写了一副,怎么交差?莫不是老爷急得脑膜炎发作了?

李光地书法

李光地忙安抚众人:放心,老爷俺自有把握!次日,李光地便带着这一副春联上朝去了。文武百官也都想见识下这位当朝大学士的文采,还有一些李光地的对头也想借机找找他的茬儿,而康熙也非常期待。结果李光地捣腾了半天掏出来一副对联,旁边有大臣马上就跳出来呵斥:大胆李光地,竟敢违旨欺君,万岁叫你写一百副春联你竟敢只写一副来糊弄!康熙也奇怪,这个李光地不是个糊涂人呀,怎么今日行此等无礼之事呢?

李光地却不慌不忙,举起那副春联道:还请万岁先过目!康熙拿过去一看,马上释然一笑,大声道:好!妙!赏!朝堂之上的百官都傻眼了:这是什么操作?康熙将那副对联一展,百官马上凑上去要看个仔细,只见这副对联上龙飞凤舞书有:地下七十二大贤,贤贤易色;天上二十八星宿,宿宿皆春(图四)。

原来李光地这副对联,天上地下一联写尽,72贤对28星宿合起来就是圆圆满满的100之数,“贤”写社稷繁华“春”写帝家福祚,一副通吃,这个年整个皇帝家就贴此一副就完美吉祥了,哪还要写别的!因此康熙一看就满意地笑了给了赏赐。

不过,整个故事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剧本,说这个对联其实是李光地之弟的原创,给李光地解了围。当然,不管是哪个版本,这毕竟都只是一个故事,还有比较严谨的网友甚至对这副对联的水平提出了质疑,认为此联并不符合对联的对仗平仄要求而且还有重叠字,患了明显的错误,说100副春联都不及这1副实在是后人刻意编造的。

其实咱们也不必较真这个故事的真伪,这个故事说明了华夏汉文化传统的强悍,永远是华夏传统文化同化别人,而不是被其他文明改造。

看完这副传说中连康熙都拍手叫好的春联,您有什么样的评价呢?

(文:路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