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纲书《徐渭〈杂花图卷〉题跋》

纸本,纵37厘米、横468.4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翁方纲(1733—1818),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正三,号覃溪,又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四库全书》纂修官、编修、左鸿胪寺卿,后荣恩加二品衔。翁方纲擅长考据、金石、书法,喜收藏,精赏鉴,富藏书,其藏书楼有“小蓬莱阁”“赐书楼”“宝苏斋”。书学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米芾、赵孟頫、董其昌,同时糅入唐人写经、汉隶笔法,擅长行书、草书和小楷,《清朝书画录》将其与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并列,称“翁、刘、梁、王”,亦与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翁、刘、成、铁”。著有《复初斋文集》35卷、集外文4卷、《复初斋诗集》42卷、《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汉石经残字考》《焦山鼎铭考》《庙堂碑唐本存字》《石洲诗话》《苏斋题跋》等。

翁方纲学识广博,对于书法取法的范围与视野极为广阔,形成了自己的书法特色和面貌。他有着自己的取法门径,尝试打破时流主风的束缚,逐渐突破了馆阁体的约束,在作品中将自己的个性特点、精神气度和审美意象呈现出来。这些与他的生活阅历、学术修养有很大的关系。翁方纲曾在四库馆任职,常与朱筠、钱大昕、桂馥、黄易、丁杰等人去琉璃厂书肆访书,所见金石拓本日渐增多,开阔了他的审美境界和审美心胸,所以才能帖学、碑学并重,走出自己的书法道路。南京博物院藏《徐渭〈杂花图卷〉题跋》是翁方纲行草书卷的精品之作,充分反映了翁方纲的才情和行草书法的精神面貌,从中可以充分感受到翁方纲书法取法的途径和在行草书方面的深厚造诣,确实有碑帖互融、晋唐形质与宋元情韵相结合的审美意境,气沉力猛而洒脱畅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翁方纲《徐渭〈杂花图卷〉题跋》全文如下:

墨鸱夷作青蛇呿,柳条搓线收风余。

幽坟鬼语嫠妇哭,帅■神光摩碧虚。

忽然洒作梧与菊,葡萄蕉叶榴芙蕖。

纸才一尺树百尺,何处著此青林庐。恐是磊酠千丈气,夜半被酒悲欷歔。

淋漓无处可发泄,根尘不识谁权舆。

尚未遽写太湖石,苍茫回向勾勒初。

江楼高歌大风雨,东家蝴蝶飞蘧蘧。

田水月亦自喻语,千峰梅花一蹇驴。

空山独立始大悟,世间无物非草书。

——徐天池水墨写生卷歌 己亥除夕前二日 翁方纲

该行草书卷打破了翁方纲平日的常规书写方式,改“谨守法度”为纵放自如、自我做主,不断强调自我情感淋漓尽致的发挥,“空山独立始大悟,世间无物非草书”,在其笔墨中呈现出独特的学识修养和审美情操。《徐渭〈杂花图卷〉题跋》每行以三字居多,亦有两字或四字掺杂其间,大小错列,行笔气息畅通,从而带来沉雄跌宕的气势。全幅行笔节奏分明、磅礴恣肆,有着一气浑成之感。

《徐渭〈杂花图卷〉题跋》在间架结构上比较富有特色,结字开合变化较大,字形大小、肥瘦、方正的变化非常丰富,将颜真卿的宽博雄伟和欧阳询的整饬严谨相结合,深得宽博而严谨的布局特色。此件作品在结体上也将黄庭坚字势开阔、雄伟的意象融入进来;并对米芾在结字上丰富灵动的处理也加以积极吸收;对赵孟頫、鲜于枢、董其昌秀逸、潇洒、跌宕的笔势亦有意识地加以融汇,从而使其间架结构在保持唐宋结体相貌的前提下,呈现出潇洒秀逸的宋元审美风范。翁方纲在结体上博涉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对于现代书法创作如何处理间架结构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构架审美新空间,显然有着相当的启示和鉴戒作用。

翁方纲的《徐渭〈杂花图卷〉题跋》的笔墨特色也颇为鲜明。他的用笔多以湿笔浓墨为主,运笔沉著痛快,气势雄伟,笔画丰满,筋骨劲健,尤其多掺入汉隶、魏碑的笔意,在柔润流畅、飘逸洒脱中呈现出雄强老辣、酣畅浑穆的精神气息,视觉冲击方面因而获得了极大的提增。另外,该行草书卷在用墨上多浓墨、枯墨,从而形成温润、丰厚、葱郁、朴茂的风格特色,同时亦注重浓湿与干枯的结合,墨气浩荡,给人以酣畅淋漓、挥洒自如的视觉感受,凸显出了笔力遒劲峻健之美,整幅作品筋骨丰健、神采飞扬,确实不愧为翁方纲的传世精品之作。

,蒼劲雄渾,大手筆,转发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