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书画家傅山个性十足!作画讲究灵感品格,书画作品不拘一格

书法艺术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在古人看来,品行端正、性情高洁是练好书法艺术的必要条件。历代有许多著名的书画家,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着高洁品行,其流传下来的故事,亦每每为后人称道。

清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年)傅山先生55岁本年著名肖像画家谢彬为傅山画像

谢彬,字文候,江苏上虞人,家居钱塘,此像已刻入《晋乘》流传至今。本文介绍的傅山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学者陈连营在紫禁城杂志发表的《傅山做书画重时机——清代书人趣事之一》一文中,对他有这样的介绍。

傅山 网络图片

明清之际山西人傅山,不仅以抗清闻名,更以精湛的医术和独特的书画技艺著名一时;却性情耿直,不肯与势利小人来往,也不肯轻意为人作书画。据记载,曾经有一挚友某求傅山为自己画一幅书画,一再恳请,盛情难却,傅山对他说:“画虽然属于末艺,然而必须有好的情绪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肯下笔。今天不能违背你的美意,约以中秋节以前为期,如这一天天气晴爽,风定月明,你就准备好纸笔,惟命是听。”

傅山《江深草阁图》故宫博物院藏

朋友接受了他的意见。等到中秋节这天晚上,果然天气晴爽,朋友某见此大喜,知傅山喜欢饮酒,提前让人备好酒菜,将傅山接来一起畅饮。等了一会儿,月出东山,光鉴毫发,傅山甚是高兴,命侍者取所研浓墨一巨钵置于旁几,摒退诸人,独自命笔。老友遥遥窃窥,但见傅山手舞足蹈,或踊或跃,其状若狂。友一见大惊,担心傅山会出意外,赶忙奔至傅山背后,以手力抱其腰,傅山狂叫叹曰:“孺子败吾清兴,奈何!”遂掷笔搓纸,竟作罢论。老友见傅山发鬓须眉满头皆是墨汁,全身汗如雨下,以为傅山醉酒,不能强事丹青,急取水为之洗濯,遣人送傅山回家了事。而傅山所画废纸上,惟浓墨一团,大如锅口。因为是傅山的手笔,又不忍捐弃,姑且折叠起来放在书架上。一天夜里,天阴月黑,此友见室内隐约放光,急往察之,见光出自废纸,始悟傅山画果通神,可惜败兴中辍,未竟其事,只有惋惜而已。

傅山草书孟浩然诗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另有传说,北京打钟庵住持募集善款修造庵堂落成,仰慕傅山书名,想请傅山题写庵额。由于该僧素来缺乏德行,傅山力辞不许。该僧知道某甲与傅山关系很好,就酬以重金,请其代为乞题。甲了解傅山的为人,不敢爽快答应,又担心接受住持的重金馈赠无以回报,就搜肠刮肚想了一个办法:买来好酒好菜请傅山喝酒,又提前作好一首五绝诗,将“打钟庵”三字嵌于诗中,乘傅山微醉,自握毛笔在傅山面前书写此诗,屡书屡弃。

墨荷图轴 清 傅山

傅山见此不觉微笑,甲见火候已到,就对傅山说:“我家有一书屏,想书写此诗刻其上。可惜我不善涂鸦,致贻君笑。”其时傅山已醉,不觉手技痒痒,说:“我为你代笔何如?”甲听后大喜:“原本不敢相烦先生,先生果能为我题写,实在是求之不得,感谢不尽。”

山水图册 清 傅山

山水图册 清 傅山

山水图册 清 傅山

傅山随即索来纸笔,纵笔为之一挥而就,所书较常尤胜。甲又请求说:“既蒙先生赐书,还求先生能署上款,以为蓬舍增辉,就再好不过了。”傅山笑而许之。事后,甲集出其中的“打钟庵”三字交给了住持僧,制成匾额悬于庵门。有一天傅山偶过庵前,发现匾额署有己款,颇为惊讶,再看笔意确是自己手笔,注视沉思良久,忽忆前为甲书五绝诗中有此三字,始悟为甲所卖,遂与绝交。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