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什么写不好书法?

乾隆写不好书法的根本原因是他不懂得笔法……

当然这也不能怪他,笔法在古代是秘而不宣的东西。

王羲之能够成为书圣,多亏了伯父王导。西晋社会动荡,逃命的时候王导将钟繇的《宣誓表》缝在袖子中,度过长江,后来《宣誓表》传给王羲之,使他得以传承笔法。王羲之之后,笔法也是代代口传心授,不是随随便便就有机会学到的。

《淳化阁帖》《大观帖》里的钟繇书法《宣誓表》

乾隆虽是皇帝,可是他没有优秀的书法家老师,这一点没有李世民幸运。但他有大量的收藏品,他喜欢赵孟頫,于是临摹学习赵孟頫的字画。

我们来看看他学到了什么?没学到什么?

左边乾隆字VS右边赵孟頫书法

左边乾隆字VS右边赵孟頫书法

笔法指的是万毫齐力,特点是万毫齐力,也就是说让笔毛一起用力。米芾所说的弄翰、得笔。董其昌所说的提得起笔。这样写出来的笔法效果,褚遂良称“印印泥”,张旭称“锥画沙”,颜真卿称“屋漏痕”,都指的是力透纸背的效果,万毫齐力,让墨汁通过笔毛的作用渗透到宣纸或(绢布)上,让书法笔画看起来厚重有张力,蓄满势。这样的书法,我们就不单单欣赏其字形,重要的还是欣赏其神采。有神即如同人们神采奕奕的状态,无神即如同人们无精打采的样子。

赵孟頫书法《洛神赋》

我们看上面乾隆与赵孟頫几字的对比,可以看出乾隆学字形学得挺像的,让人一看可以辨别出是赵体。但是从笔法上看就有差距,上图赵孟頫的书法选自《赵孟頫书秋兴诗》是其28岁所书,笔法力道已有遒润之姿,笔画有生命力。乾隆字笔锋裹着一扫而过,没有万毫齐力,也没有充分的提按,因此也见不到笔画的生命力。

中国艺术重在欣赏神采,南朝画家谢眺提出绘画六法,其中“气韵生动”是第一条,这一条便是从“神”上面来欣赏。南朝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提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可以说,中国艺术向来追求神采,书法也不例外。乾隆作为满清皇帝,身为少数民族,能够如此热爱源远流长的中华艺术已相当不易,对精髓理解还略欠缺也是情有可原。

左四行赵孟頫40年后见到28岁的作品时重新题跋,右一行28岁落款

赵孟頫书法《兰亭十三跋》

《书秋兴诗》后面的题跋及《兰亭十三跋》,是赵孟頫晚年所写,可见赵孟頫晚年功力,“锥画沙”力透纸背的感觉更好。

乾隆在赵孟頫《鹊华秋色图》上的题跋

乾隆是把毛笔当作硬笔来使,写得很流畅,除了转折处,没有写出方笔,总体看上去圆溜溜的,但可以看出乾隆爷落笔那是相当的自信和开心,信笔一提,都是御笔。

总结一下,乾隆书法写不好,根本原因是不懂得控制笔锋,没有写出厚重挺拔力透纸背的效果。其一,他没有找对书法老师学习;其二,他喜欢赵孟頫,把市面上赵孟頫的字通通找来学习,其中不乏夹杂着所谓的“赵体”,并非赵孟頫真迹。眼光不够好的乾隆学了赝品,越学离正道越远。

除了爱好书法之外,乾隆对龟龄集酒也推崇有加,不仅自己每日饮用,还常常赏赐亲信大臣,以示恩宠,乾隆也曾给龟龄集酒题词“甚好,足嘉矣”,龟龄集酒到底好在哪,能让乾隆帝给出如此高的评价?

乾隆帝给龟龄集酒的御批

龟龄集始于明嘉靖1541年,药名由嘉靖皇帝亲赐,寓意广“集”天下珍品,如“灵龟”一样长寿,并列为内宫专享“御用圣药”。在明清十八代帝王的宫廷养生御药,档案、史料中有许多记载。

【华美】毛笔楷书每日一字 田蕴章著 书法毛笔字帖 楷书入门临摹 ¥30 购买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