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书法大师出手也是刀刀见“骨”

清朝末年有一天,吴昌硕走在路上,突然有个人走过来和自己打招呼。吴昌硕纳闷地问到:“你认识我吗?”对方回答:“天下篆刻有三大家,赵之谦是第一,你是第三,我当然认识你了!”吴昌硕又问:“第二家是谁?”对方不高兴的反问:“难道我徐三庚的大名你都没听说过吗?”

赵之谦、徐三庚和吴昌硕是晚清的三位书法大师又是篆刻大家,他们对于篆刻的贡献是具有史诗级的地位,他们让篆刻在清末走向前所未有的辉煌。小小一枚印章有着何等魅力,他们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赵之谦篆书

赵之谦在青年时代就致力于文字学和金石考据学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在当时传统的帖学已经日趋衰落,书法的发展明显没有了方向。但是以碑刻为学习方向的流派带来了一股清流,赵之谦借助这股潮流为书法拓宽了领域,找到了新的方向。是他创造了新时代,还是时代造就了他?不论从哪个方向去理解,赵之谦就是时代的代表。

赵之谦篆刻

书法可以在很大的空间中挥洒,但是篆刻不行,篆刻需要在限定的范围内把文字布置得当、巧妙,这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力和精深的设计巧思。赵之谦在学习诸家的基础上,一扫前人旧习把北朝的碑刻文字大开大合发挥在狭小的印面上,使之焕发了青春的生机。

赵之谦所刻丁文蔚印是他的经典之作,现藏上海博物馆。他走刀爽快利落,以横空出世的气魄,展示出古人书法中最具神采的“骨力”。这种单刀直冲的方式开创了篆刻的新局面,看似随意而为,但其实是精密思考和大胆探索的结果。赵之谦所开创的风格影响了后来的齐白石,齐白石正是理解了赵之谦的“刚强”精神,才树立了自己书法和篆刻的特色。

赵之谦虽然善于治印,但是他不轻易给人刻章,以示他的文人风骨。在他四十多岁时,又遇到多重人生打击,便从此封刀不在刻印。赵之谦虽然印章存世较少,但是幸好他留下了《二金蝶堂印存》,里面记录了他一生的经典印章,为后世篆刻爱好者所临习、膜拜!

徐三庚书法

文章开头提到的徐三庚他更是一位书法和篆刻奇才,他虽然不是开宗立派者,但是他善于学习前人的经验,他集众家之长但是又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

前人的篆书讲求刚强、古拙,徐三庚深知简单的模仿必定无趣,所以他巧妙地以柔克刚,反其道而行走出了用妍美、灵动的笔势展现书法的力度。他这种借用行、草书的飘逸融入,给篆书注入了无限生机,令人耳目一新。

徐三庚印章

徐三庚在篆刻中也运用了同样的思考方式,前人用单刀直冲去表现力量他就偏要剑走偏锋,用婉转的方式去刻印。他印文多为曲线,曲线虽然不如直线刚强,但是其中蕴含着强大的张力,这种力度是蓄势待发的一种势,更能使人感受到力量的强大。

他的篆刻被后人誉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能够集两者为一体说明了徐三庚不仅是书法和篆刻大家,更是一位有着强烈人格特质的艺术家。

吴昌硕篆刻作品

吴昌硕的印文初看上去似乎绵软无力,像是没有书法功力的随手而为,但是他的印章却是不经意间的惊艳!吴昌硕能把书、画、篆刻融会贯通、相互借鉴,他画的梅花似乎有小篆的风姿,而他的书法又好像是枯藤老树一般的强劲。他能在在三者之间纵横捭阖,说明其功力之深。

吴昌硕的时代,书法篆刻已经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各个门派都把自己的绝学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想要突破不能去和别人比“强”,也不能比“柔”,遇强则强或者遇弱则弱必然使他消失的无影无踪。

吴昌硕以他深厚的功力、娴熟的技巧,跳脱了与人争锋的态势,在他不经意间的挥洒抒发的是他无比的自信。所以从他印文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形体上的优美,而是内在的精神上的强大。

书法和篆刻都强调“骨力”,赵之谦、徐三庚、吴昌硕这三位大师从不同角度去诠释什么是“骨力”,不仅为他们各自的艺术生命画上了完美的句点,也为篆刻艺术增添了无限的魅力。他们的盛名甚至影响到日本,至今日本人在正式的文书上都要郑重其事的钤上自己的名章,这种习惯与这三位有着重要的关系。篆刻文化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前辈们用求新、求变的精神创造出了篆刻的辉煌。现代人也应该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时代风貌,续写篆刻艺术新的篇章!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