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西泠四家”里,开派宗师丁敬之外,蒋仁更值得大家记住

中国篆刻史上,有两个作品很少的大篆刻家很值得记住,我们在整个系列文章中都会提到,一位是蒋仁,一个是赵之谦。

赵之谦后面会详说,他一生刻印不到400方,却成了影响近代篆刻的最重要篆刻大师。

蒋仁的传世作品更少,我们现在见的各种印谱,汇总之后,蒋仁的作品也不超过100方(他的传世印谱《吉罗居士印谱》,只收录了二十六方印,其他传世印作多从他的书法绘画作品中汇集)。但就是这样一位作品寡少的印家,却被后人列在浙派“西泠四家”、甚至后来“西泠八家”的第二家,仅次于浙派的开派宗师丁敬。

蒋仁并不是丁敬亲传弟子,他为什么会有这样重要的印坛地位,除了出生年份的原因外,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西泠八家”中蒋仁的位置)

先看其他印人对他的评价:

同为“西泠八家”之一的钱松对蒋仁印风的评价是“沉着”,所谓的“沉着”,指“不轻浮,不薄弱,不纤巧,朴实浑穆,端凝持重,是其要归也。”(清袁三俊《篆刻十三略》)这里说蒋仁的印风,评价剀切精到但却没有提及印坛地位,足以说明他的印学水准;

赵之谦评价说:“蒋山堂印在诸家外自辟蹊径,神至处,龙泓且不如……”(赵之谦《书扬州吴让之印稿》)。他甚至认为蒋仁的有些作品水平甚至超过了丁敬,这或许不被公认,但的确是个极高的评价;

(蒋仁代表作“真水无香”原石)

赵之谦的好友魏锡曾的评价蒋仁时写了一首诗,原诗如下:

山人学佛人,具有过师智。印法砚林翁,浑噩变奇恣。瓣香拟杜韩,三昧非游戏。(韩天衡编《历代印学论文选》第891页)

魏锡曾是晚清重要的印学理论家,鉴藏大家,他认为蒋仁的篆刻风格,就像诗坛的杜甫,文坛的韩愈。这评价,再高不过了!学诗当然绕不过杜甫,学文当然绕不过韩愈,显然,学篆刻的我们,没有理由不认真记住这位清代篆刻家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蒋仁。

(蒋仁画像)

蒋仁其人

蒋仁(1743-1795),原名泰,字阶平。别号吉罗居士,女牀(同“床”)山民,浙江仁和(杭州)人。你看,他跟邓石如生年一样,邓石如是徽宗大师,蒋仁则是浙宗的宗匠,两个人都很厉害。

显然,蒋仁原来不叫蒋仁,蒋仁的名字,是他在扬州时获得了一方汉代“蒋仁之印”的铜印,于是决定改名为蒋仁。前面有这样做派的,是明代的汪关(回忆一下,创立“娄东派”的开派宗师)很像,这又是一位“印痴”。

蒋仁跟丁敬一样,也是终生布衣,不曾入仕。不同的是,丁敬有自己的酒肆,生活来源相对长期稳定。蒋仁最初的生活来源是教书,因为扬州是当时的大都市,商人多愿以文人自居,也热心结交文人,所以蒋仁得以在扬州获得了一个教书的席位,他的雇主顾廉非常照顾他,给他相对丰厚的佣金,也并不苛求于他,只是让他课徒授经,主要是讲佛经,因此,蒋仁受佛教影响甚深(要不魏锡曾也不会说他是“学佛人”),我们可以从他的篆刻作品中看到影子。

(蒋仁“世尊授仁者记”和长长的边款)

这方“世尊授仁者记”边款里,密密麻麻记载的,正是一部佛经。

由于顾廉的原因,在扬州期间,蒋仁不但生活不成问题,甚至还有经济能力与友人们饮酒唱和、游山玩水,进而还有余资收藏一些古代铜印和前人印作。40岁前,他的生活相对安乐。

(蒋仁书法中的用印)

可是到了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顾廉去世了,蒋仁突然失去了生活来源,之后蒋仁不得不回到杭州定居,这时的蒋仁已年过四十,身体状况一天差似一天,他性格孤冷,却又不善治经济(给的润资再丰厚,他看不上的人就坚决不刻印),他的日常开销渐成问题,但他仍不改隐士般的生活状况,每天除以佛经自处寻找精神寄托外,就是给朋友写点书法(他的字也极好),他的作品多为赠友之作,因此全无收入,渐渐的,蒋仁“学愈老而家愈贫”,他不得不变卖家中的文玩和藏书以换取生活资料,经济状况越来越差,健康就出了问题,到1795年,他终于在孤冷贫病之中告别人世,卒年只有53岁。

《西泠八家印选》序中对他的总评价是:“山堂人品绝高,自秘其技,不肯轻易为人作,故流传绝少。”唉,一声叹息!

确立“浙派”者

浙派的代表人物是“西泠八家”,相对来说,这八家又各自占有相对不同的地位,如图:

(“西泠八家”在浙派发展中的位置)

丁敬的开派宗师地位当然不用多说,他第一个站出来,以苍古朴茂的印风对抗“明人习气”和“宋元旧病”以及《印薮》的“枣梨气息”,因此开创了一种印风,但这种印风是不是经得起历史检验,并最终形成独特的流派,还需要跟随者和支持者。

作为浙江同乡,蒋仁站出来,坚定不移地学习丁敬,高举苍劲古拙的秦汉印风格大旗,从而确立浙派印风为“有个性的汉印”风格。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与丁敬亲传弟子黄易(较蒋仁小1岁,所以是八家中的第三家)和奚冈(较蒋仁小3岁,八家中的第四家)的作用有差异,黄易和奚冈的作用是巩固作用。

丁敬是钱塘人,蒋仁和黄易是仁和人,都是杭州人,正是这三位有代表意义的浙江人在同一方向的开拓与坚持,才真正使浙派印风真正确立形成。丁、黄师徒自不必说,后面的奚冈虽然得丁敬亲传,坚持这种印风,但奚冈却是安徽人,有一说歙县,也有一说黟县,也有部分传记称奚冈为浙江钱塘人。汇总一下看:丁敬与黄、奚三个人是师徒关系,奚冈不是浙江人,浙派之所以称为“浙派”,蒋仁的地位异常重要,他是丁敬师徒体系外坚定支持丁敬印风的重要流派“支点”

或者可以说,下面这些浙派的特征,有了蒋仁的参与,才真正确立、形成,否则,就是“丁派”而不是浙派了。

浙派的技法特征

浙派篆刻有其显著的流派特征,其表现最主要是切刀刀法与徽派的冲刀刀法完全不同:

(冲刀与切刀运刀方式的差别)

关于冲刀和切刀的技法差别,我们放到后面技法部分再说,除了刀法的运刀差异之外,还呈现出以刀法带动的篆法特征,我们分别举蒋仁的朱白两方印来说明一下:

(蒋仁的两方印)

我们看,蒋仁的印,与丁敬的印有同样的特征:1、不论是朱文印“蒋山堂印”还是白文印“无地不乐”,每一条笔画的两端,几乎都呈现方角状;2、笔画的连接处或者转弯处,一般都处理成了“外方内圆”状,即外边刻成方角,内侧刻成圆弧状;3、由于切刀的特有用刀原理,每一条笔画的形态一般呈现出不规则的波磔状。再看一下他的代表作“真水无香”:

(蒋仁的代表作:真水无香)

这方真水无香,跟上面的印一样,用篆基本上还是汉印的缪篆,方方正正,“香”字用的是异体字写法,但作了相应的“缪篆化”改造,因此毫无凿枘不投之感。这当然基于蒋仁对汉印精深的领会与消化。在他的多方作品里,我们都可以看到秦汉印所呈现出的平正、大方、古朴、苍茫之态。它们不是汉印,却“神似”汉印,如图:

(蒋仁的两方朱文印)

乍一看,这有点像汉私印中的朱文印,但如果仔细观察,它们又传递出文人特有的巧思与雅趣。实际上,蒋仁所坚持的方向,正是丁敬开创的方向,他们高举“印宗秦汉”大旗,坚决向“明人习气”、向“宋元旧病”、向“枣梨气息”开战,也正是这个原因,中国的篆刻史上才有了迥立数百年不衰的浙派。

我们再回忆一下今天的重点信息:蒋仁是“西泠四家”里,唯一一位独立于丁敬师徒体系之外的印家,他比丁敬小48岁,但却坚定不移地沿着丁敬开创的方向深耕不辍,虽然他作品不多,但由于他的支撑,浙派在开派之初,才显得更加“立体化、体系化”和“流派化”,因此,在西泠前四家里,我们需要格外记住他。

(23)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