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书法家何绍基,不愧为近代书坛上的一位大名家!

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晚号叟,别号东洲居士、猨臂翁。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享年七十五。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五年解元,十六年进士,时年三十七岁。曾做过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总纂协修,武英殿纂修,并先后担任过福建、贵州、广东等省乡试正副考官,五十三岁时改四川学政。他少年时就才名卓著,很受当时的体仁阁大学士阮元及户部侍郎程恩泽等人的器重。

他是晚清杰出的书法家和诗人,其论诗推崇苏东坡和黄庭坚,所作诗词,歌行纵横,近体较俊逸。一般多是写的个人日常感受,有《东洲草堂诗集》。又精小学,曾著《说文段注驳正》。他对于诸经注疏、《说文》考证也深有研究,并长于金石、图画、篆刻、律算等,曾据《大戴记》考证《礼经》,又为《水经注》刊误,均较精切,为学术界所重视。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主要靠本人的刻苦钻研,但也与他所处的环境影响不能分开。他父亲凌汉做过户部尚书,能书,家里收藏的金石图书很多。在他所任职的部门,也能经常接触一些善本秘籍,耳濡目染,从而增长了知识。

何绍基嗜酒、健谈,爱好游览,凡名山巨泽,别人所不愿去或不能去的,他总是想方设法看个究竟。为了拓碑访古,他经常脚穿单鞋,头顶斗笠,风餐露宿,出入于崇山邃谷之中,因此,他一生收藏的金石墨拓数量相当多。何绍基对金石书画都有所长,但书名最著,曾有人评为清代第一。他的楷书宗法欧阳通的《道因碑》行书宗法颜真卿的《争座位帖》和《裴将军诗》。他年轻时学颜书非常用功,每日悬腕作书五百串,上自周秦两汉古籀篆,下至六朝南北碑,无所不习。直到晚年,临碑习书仍不间断,每种碑要临摹数十通或上百通,特别是对《礼器碑》和《张迁碑》,用功更深。

他的书法确能取各家之长,精磨熟练,融会贯通以自己的笔墨,所以能卓然成家。他晚年的行书多参篆意,纯以神亍,看起来纵横欹斜,天花乱坠,似出于绳墨之外。其实是腕子锋正,蹈于规矩之中。何绍基成进士后,他早期的书法多为楷书。中岁行多于楷,后期则多为篆隶。晚年的书法是草、篆、分、行冶为一炉,神龙变化,如藤蔓蝌蚪,较难辨识。他一生先后为人写字数千件,其中对联最多,一般多写琴书、名胜、四时、风月等,所写都不相同。临池时兴至口占,能依不同的对象随口联句,语句无不新隽工切。

何绍基生平写小楷不多,所以传世者甚少。四十五岁那年他曾两次为李仲云写过《黄庭经》小楷册,第二次尤为精彩,后刊石于长沙芋园。芋园易主时,又移刊于李氏宗祠。《黄庭经》写后的三十年,当时著名书画家杨翰(息柯)得见此册,杨翰写此跋时,正何绍基去世的前一年,杨翰称人世间不能有第二本,当时就如此珍重,可见他书法艺术何等精妙。从他所书《黄庭经》小楷来看,确实无一笔不从横平竖直中来。何绍基的楷书力厚骨劲,端严遵丽,字字通身力到。何绍基的隶书变化多奇,临《石门》杂出《礼器》笔法,临《张迁》又杂出篆籀笔法,入乎古而出乎古。能入能出,所以他能开宗立派。

因此,叟晚年所书诗草,遣篆隶书为行草,自诩不依傍山阴,胆气学力均足以赴之,故能睥睨一世。诗草悬锋飘落,精气内含,墨气浓淡一任自然,都饶殊趣,干渴之笔,尤见神采。何绍基的书法艺术,一百多年来,在书法界影响深远。其成就之所以卓著,与他数十年如一日勤奋刻苦地磨练是不能分开的。

,只喜欢瘦金体,收藏],[赞][赞][赞]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