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艺东瀛——杨守敬书法选辑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号邻苏,别署晦堂,室名三不惑斋、悔明轩、飞青阁、望古堂、观海堂。湖北宜都人。同治举人,主讲于湖北两湖书院及勤成书院,为清末民初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和近代大藏书家。精金石,家中碑刻收藏甚富,是著名书法家。有83种著作传世,名驰中外。杨守敬同治元年(1862)中举,同治四年(1865)考取景山宫学教习,1874年考取国史馆誊录。1880年至1884年任驻日钦使随员,归国后先后任黄冈教谕、两湖书院教习、勤成(后更为存古)学堂总教长。1909年被举为礼部顾问官,次年兼聘为湖北通志局纂修。1915年1月9日,杨无疾而终,逝于北京,终年76岁。杨守敬逝世后,民国政府派专车护送灵柩回宜都,归葬宜都龙窝。

杨守敬《六言诗轴》纸本行书 139×34cm 1914年作 湖北省博物馆藏

释文:山路只通樵客,江村半是渔家。秋水矶边落雁,夕阳影里飞鸦。甲寅秋日,体仁姻世兄属。守敬书,时年七十有六。

杨守敬是学坛公认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和学识,运用金石考古等多种方法研究《水经》、《水经注》,历经四、五十年。集我国几百年水经研究之大成,撰写有代表巨著《水经注疏》、编绘有《历代舆地沿革图》、《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和《水经注图》等。

杨守敬是金石学家,又对目录版本学造诣颇深。撰著有《湖北金石志》、《日本金石志》、《望党金石录》等。编辑有《寰宇贞石图》、《三续寰宇访碑录》等。目录版本方面的著作有《日本访书志》、与人合辑的《古逸丛书》等等,都颇受当时学者名流的推重,至今也是少有的杰作。

杨守敬《隶书四条屏》纸本隶书 148×39cm×4

《行书孟浩然诗》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纸本,纵165.1cm,横35.7cm。

释文:

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度头争度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予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录孟襄阳诗。宣统庚戌九月邻苏老人书于鄂城菊湾,时年七十有二。

本幅行书录唐代诗人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诗一首,末自识云:“录孟襄阳诗,宣统庚戌九月邻苏老人书于鄂城菊湾,时年七十有二。”下钤“杨守敬”、“惺吾七十以后书”印二方。本幅无藏印。“宣统庚戌”为宣统二年(1910年)。

此轴书法淳雅朴厚,能陶铸碑帖,寓汉隶之韵,法魏碑风规,行笔略带滞涩之势,峭拔古劲,复具信本书韵。结字秀丽,行笔洒脱,又具姿肆跳宕之势,代表了杨守敬晚年书法的艺术水平。

杨守敬的书法、书论驰名中外,于楷、行、隶、篆、草诸书俱长,撰有《楷法溯源》、《评碑记》、《评帖记》、《学书迩言》等多部书论专著。1880-1884年充驻日钦使随员,杨守敬以精湛的汉字书法震惊东瀛,折服了许多书道名家,将中国书坛尚碑的风气传到日本,对日本近代书坛影响巨大,给日本幕府末期颓靡的书坛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波,在日本期间,他还应邀讲学、交流书艺,且收录弟子,在当时的日本书道界括起了一股“崇杨风”,其影响至今犹存。被誉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杨守敬堪称近代大藏书家。在搜藏的几十万卷书中,海内外孤本有几万卷,宋版藏书有数千册。为保存国家文化古籍,他多年节衣啬食购买,或“以有易无”换来,尤其是在日本期间,大量购回古籍汉书,得书数万卷“遂盈筐箧”,运回祖国。其中有十分珍贵的六朝及唐代抄本,有世所罕见的宋元版古籍,为保存祖国民族文化遗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守敬一生专心致志,刻心学习,一丝不苟,严谨治学,既是他的成功之道,也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他十一岁时,由于生计而辍读,开始习商,但仍不废学业,白天站柜台,晚间在灯下苦读,常至鸡鸣才就寝。十八岁时参加府试,因答卷书法较差而落榜,于是他发愤练字。十九岁再次参加府试时,五场皆第一。为写《水经注疏》,他对《水经》和《水经注》作了深入研究和考订,总结前人的得失,比前人的研究更为周详,终于赋予《水经注》的生命。晚年移居上海,卖字为生,求者以日本人为多。

杨守敬《行书节录白居易“庐山草堂记”轴》纸本行书 244×117cm 1899年作 湖北省博物馆藏

释文:夹澗有古松、老杉,大僅一人圍,而高不知幾百尺。脩柯戛雲,低枝拂潭,如幢竖,如 盖張,如龍蛇走。松下多灌叢蘿蔦,叶蔓駢織,承翳日月。煥墀三兄方家正之,光绪己亥,惺吾弟楊守敬。

杨守敬《录苏轼“赠刘景文”诗轴》纸本行书 146×40cm 1913年作 四川眉山三苏祠藏

释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东坡句,杨守敬。

此诗是苏轼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在杭州任知州时所作,并赠给好友刘季孙(字景文)。刘季孙是北宋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博学能诗,曾任两浙兵马都监。他是苏轼的挚友,二人交往甚密。苏轼曾上奏《乞擢用刘季孙状》举荐他。

《赠刘景文》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冬的萧瑟景象,后两句描写初冬橙黄橘绿的美好景色,揭示赠诗的目的。当苏轼作此诗时,刘季孙58岁,已临暮年。刘季孙一生失意,不免有些意志消沉。苏轼赠刘景文诗,用来勉励好友,希望他乐观旷达、有所作为。全诗表面上是在描写初冬的景色,实则托物言志。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论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该书法立轴题款“东坡句,杨守敬”。共钤有3枚印鉴,款识下钤有一枚白文印“杨守敬印”和一枚朱文印“时年七十有五”,启首钤有一枚朱文印“三叶遘武七秩离兵”。

杨守敬以苏轼《赠刘景文》诗为书法题材,不仅是因为此诗脍炙人口而且缘于他对 “唐宋八大家之首” 苏轼的无比景仰之情。杨守敬晚年这件书法作品豪迈遒劲,浑厚古朴,可见其书法技艺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无愧清末民初杰出书家。

杨守敬《烟黏雪压七言联》行书 尺寸不详 1901年作

释文:烟黏薜荔龙须软 雪压芭蕉凤翅垂。光绪辛丑仲冬,杨守敬。

行书屏条

《行书轴》 纵141厘米,横37厘米

杨守敬《行书七言联》 纸本,1909年作 136.5×32cm×2

释文:山家自有红莲稻,舟子还多白小鱼。

杨守敬《行书七言联》 纸本,1911年作 136.5×30cm×2

释文:眼净尘空无可扫,水清石瘦便能奇。

杨守敬《行书八言联》 纸本,1912年作 162.5×34.5cm×2

释文:桔井杏林活人妙术,玉函金匮济世良方。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