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隋唐——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年嗜学,十二岁能为辞赋,由于擅长书法,被穆宗李恒看中,召为翰林院侍书学士。柳公权书法以楷书最着,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上追魏、晋,下及初唐诸家笔法,又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创造了自己的柳派。其遒媚劲健的书体,可以与颜书的雄浑宽裕相媲美,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称誉。

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其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柳公权的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他们的风格仍继承王家风格,结体严谨,潇洒自然。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蒙诏贴》白麻纸,七行,二十七字。今藏故宫博物院。其书曾刻入《三希堂法帖》干隆称“险中生态,力度右军”。体势稍带颜法,沉劲苍逸。另外《兰亭续帖》中有《紫丝靸帖》,文字有所不同,翰林不称“出守”,故疑其伪,当为唐末宋初高手所拟。

1、玄秘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楷书 会昌元年 (841年)立

《玄秘塔碑》 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 为柳公权六十三岁那年所书,属于晚年的成熟之作。《玄秘塔碑 》立于唐会昌元年 (公元841年)十二月,碑在陕西西安碑林。楷书28行,行54字。刘熙载《艺概》谓:“柳书《玄秘塔》出自颜真卿《郭家庙》”,王世贞云:“柳法遒媚劲健,与颜司徒媲美”。《玄秘塔》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王澍《虚舟题跋》说此书是“诚悬极矜练之作”。《玄秘塔》结字的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独特的面目。

2、金刚经

柳公权《金刚经》墨拓 楷书(传)长庆四年(824年)立

《金刚经》为柳公权早期作品,字不大但用笔灵巧劲健,虽多有与“颜书”同法之处,但明显地摒弃了“蚕头雁尾”的用笔之法,而多融入魏晋及初唐楷意,并掺之以北碑的骨力洞达,故初观此碑似觉平常,颇有剑拔弩张之势,然细察之则一招一式颇富变化,方劲整饬中寓清灵通秀之气,其一点二画,一如刀斫般齐整,干脆利落,节奏明快,极富动感。故而人们将“柳体”的特征概括为:精于点画、谨于间架、法度森严而富宙堂气象。于此碑可见一斑。

3、神策军碑

柳公权《神策军碑》唐拓 楷书 会昌三年(843年)立

《神策军碑》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之一。此碑较人们熟知的《玄秘塔》的书法风格更成熟,更具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保留了左紧右舒的传统结构。运笔方圆兼施,运用自如。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气势磅礴。典型地表现了柳体楷书浑厚中见开阔的艺术特点。正如岑宗旦《书评》云,柳书“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读此碑可以使人加深对“颜筋柳骨”这句话的艺术特征的理解。“神策军碑”原石立在封建王朝的禁内,一般人难以进去摹拓,因此拓本传世极少。上为北京图书馆藏唐拓本。拓本已装裱成上下二册,只存上册27开。下册早已失传。上册仅至“来朝上京嘉其诚”之“诚”字止,为碑文之前半,以下缺。后有南宋贾似道、元瀚林国史院、明晋王朱钢等藏印。清代经孙承泽、安岐等人递藏。此碑拓本本世纪中叶,曾一度流于香港,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下,以重金购回,现为北京图书馆收藏,成为显赫于世的瑰宝。有谭敬影印本,艺苑真赏社翻印本,又有文物出版社珂罗版影印本。

杜甫认为”书贵瘦硬方通神”,这代表了当时的一种审美理念,在唐代书法中当以欧阳询、柳公权为其代表。欧阳询沿袭北碑之法,以瘦硬笔法来体现一种方正峻利、强悍旷迈之势,然而又不乏南朝儒雅之姿及风韵之秀,故其瘦硬之书仍有骨硬肉丰,刚而不狠的特点。到了中唐,其审美趣味已趋向丰腴之态,以肥为美,故有颜书行世,任何事物到了一定程度都会开始向相反方向发展。柳公权即是一例,他力图避免颜书的过于丰满茂密,以瘦劲出之,变内蕴为外拓,追求一种笔到力到,清癯精劲的艺术情调。

后世学颜者多于学柳者,为何?明代项穆《书法雅言》中说:“柳诚悬骨鲠气刚,耿介特立,然严厉不温和矣。”柳公权书法一如其人,刚正不阿,风骨铮铮,故常人畏其严厉。然却末窥视到其严中寓情的一面,不可不谓是种遗憾。柳书三昧我们尽可从《柳公权金刚经》中体味之。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下方二维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