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卜商帖》,看孔子与卜商如何聊读书

我国法书审美,魏晋尚韵,唐人尚法,宋元尚意。如今在故宫武英殿陈列的唐欧阳询《卜商帖》,便是法度工和的法书名 品。此帖展开一尺有余,用纸洁白光素,所着墨迹光亮润透,文中书:卜商读书毕,见孔子。孔子问焉,何为于书。商曰,书之论事,昭昭如日月之代明,离离如参 辰之错行,商所受于夫子者,志之于心,弗敢忘也。细查其中意思,方知是孔子与其弟子卜商(字子夏)的一段对话,极富韵律与哲理。


《卜商帖》又称《卜商读书帖》

纵25.2厘米  横16.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注释:

ト商读书毕,见孔子。孔子问焉:“何为于书?”商日:“书之论事,昭昭如日月之代明,离离如参辰之错行。商所受于夫子者,志之于心,弗敢忘也。

卜商:字子夏,为孔门十哲之一。

焉:本帖中已残,《尚书大传》中此句作“夫子问焉”,《艺文类聚》作“夫子问之”。帖中存竖钩一笔,似应是“焉”字,故补。

论事:阐明道理。

代明:日月轮流交替地照耀。

离离:清晰分明貌。

参辰:参星和辰星。

错行:交错运行。参星和辰星分别在西方和东方,出没各不相见。

志:牢记。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书法以”险绝“著称,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卜商帖》传为欧阳询书。此帖为唐人双钩廓填本,钩摹精湛,墨气鲜润,所含欧体笔意明显。此帖宋代藏于徽宗宣和御府,清代归安岐所有,后来成为乾隆御府珍品,辑入《法书大观》册中。

宋徽宗曾评价此帖:“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

清代吴升评价此帖:“笔力峭劲,墨气鲜润。”

,

这段文字见于《尚书·大传》,并收入《艺文类聚》卷五《杂文部·读书》,与史籍相较,帖中个别字有出入。

大致意思为:

子夏读完书,见到孔子。

孔子问他:

“你为什么要读书啊?”

子夏回答说:

“书中所阐述的道理明明白白,

就像日月的轮流照耀;

清清楚楚,

就如参星和辰星的交替运行。

我对您的教诲,

是牢记在心,不敢忘记的。”


,

《卜商帖》用墨浓重,行气淹贯,下笔锋利如斩钉截铁。他楷书中的瘦劲典雅,在这里转化为锋锐的笔痕,似乎还残留着北派书法中的方劲笔法。但是墨气却极为鲜润,笔画饱满丰腴,起笔简截而少婉约之势,是与当时流行的王羲之或王献之书风大不一样的。正如清人吴升《大观录》跋:“笔力峭劲,墨气鲜润。”

欧阳询曾书古人逸传数篇,汇为一集,总称《史事帖》,后渐散失,《卜商帖》为其中一篇,除此之外,还有《梦奠帖》、《张翰帖》。《史事帖》后来被拆散,仅存此三。《梦奠帖》、《张翰帖》出于己意,与楷书一脉相承,但又多右军遗韵,惟《卜商帖》独具一格

在《卜商帖》中,“离”字,尤其是第二个“离”字,很似王羲之《丧乱帖》中的“离”字,个别字也略有《频有哀祸帖》的意思,可知这时欧阳询已在有意识地学习右军书法。此帖没有书写年月,但有研究者以为是欧阳询晚年所书。从此帖北朝笔法及模拟右军结体来看,不大像是欧阳询晚年具有个人风格特征的作品,但结体修长这一点倒与《千字文》一致。然而此帖的精彩是不容怀疑的,如第一行第四字“书”的几个横画轻重粗细及笔势无一雷同;第三行第五字“如”、第四行第三字“参”宇的笔法、笔势变化多端而又脉络清晰;

而“于”、“夫”等字则是欧阳询自己的面目。

整体来看,此帖前三行,尤其前两行多楷意,下笔斩钉截铁,锋芒外露。写到后来,略有松弛,行书意味增多,晋人及自己面目也开始流霹出来。细审此帖,疑其所用毛笔为短颖硬毫,即所谓“枣心笔”者。

 此作虽为唐人双钩廓填本,但所含“欧体”笔意 甚是明显,点画首尾强化方折,在“二王”书法体系中又参考碑学精神,以笔作刀,圆畅方挺。楷书特质与淋漓行气相得益彰,使得作品在笔画结体上尤其舒朗。再 细查帖中所用双钩技法,确与唐人影拓笔路相似,笔画较《丘尼梦奠帖》宽广肥厚,转角方折处也圆润可爱。总的来说,这也许是一件较为温婉的欧阳询书风的作品。

  欧阳询的书作,历来被世人作为珍藏:《卜商帖》曾被宋代徽宗皇帝所珍藏,并入宣和御府,而后又在清代被收入内府珍藏,并编入 《法书大观》册中。它与《王献之东山帖》、《欧阳询张翰帖》、《颜真卿湖州帖》、《柳公权蒙诏帖》、《苏轼新岁展庆帖》、《黄庭坚惟清道人帖》、《米芾提 刑殿院帖》等佳作共合一册,作为晋唐宋元法书中的至宝递藏流传。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