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蔡邕被诛

汉末有两个人物很有意思,尽管本人都名重一时,但时过千年,各自的”女儿”却比他们更为人们熟知。这两人,一个是司徒王允,策划干女儿貂婵,巧使”连环计”,挑拨吕布杀死了董卓;一个是左中郎将蔡邕,女儿蔡琰被匈奴掠走多年,后由曹操重金赎回,谱写了一曲”文姬归汉”的史剧,传唱至今。

而这两个”父亲”之间,也有好戏:蔡邕正是王允所杀。

公允地说,蔡、王两人,在历史上,应该都算正面人物,之所以成了生死冤家,说来话长。

《殷芸小说》是这样描述蔡邕死因的:当初司徒王允好几次同蔡邕辩论,王允经常理屈词穷,因此而怨恨蔡邕。后来王允诛杀了董卓,并且拘捕了蔡邕。朝廷众臣争相为蔡邕说情,都没效用。太尉马日磾对王允说:”蔡邕忠厚正直,素来有孝顺的名声,况且又是旷世奇才,了解很多朝廷的事务。现在董卓已除,拨乱反正,正好起用蔡邕来整理律历、礼乐、刑法等十项纲纪。如果您在这个时候将蔡杀了,恐怕会令天下的人失望。”王允说:”难道死了蔡邕就没人替代了?十项纲纪暂时整不出有什么要紧?”还是把蔡邕杀了。

图片[1]-浅谈蔡邕被诛-好字无忧

其实,殷芸这样演绎,只是小说家言。王允不杀蔡邕,决非个人恩怨,主要还是政治原因。

蔡邕通诗文、精乐理、善书法,是东汉末年的一介名士。董卓掌权时,慕名召蔡入宫,赏其才,据说三日之内,就让他连升了三级官职,后官拜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而文人多重感情,待到董卓被诛杀后,消息传来,蔡邕正好坐在王允旁边,却当众恸哭,这才被王允怒而拿下。通过艰险的宫廷斗争,好不容易扳倒了董卓这样的权臣巨奸,余党未肃,朝廷内部却有人公开为董卓鸣不平。王允不才,在政治上,当无可非议。


此刻,如果蔡邕继续打感情牌,服罪讨饶,或可免于一死也未可知。蔡却偏偏改换了政治腔,说”黥首刖足”不要紧,只要能留得性命,自己愿意把毕生都献给修史事业。你想王允懂权谋、能屈伸,在董卓眼皮底下隐忍多年,总算在一场血腥的权力格斗中胜出,是一个典型的政治家,怎能容忍让一个敌我不分的文人,来书写这段历史,并将其载入史册。故而,蔡邕这话不说还好,说了,恰恰提醒了王允,要将舆论控制在自己手中,不如将蔡邕早点杀掉。从这个角度评析,蔡邕之死,可以说完全是咎由自取。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