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历史」“小书圣”王献之的蚀骨相思,此生最悔停妻再娶

“书圣”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其中小儿子王献之最为人所熟知。王献之自幼跟随父亲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在楷书和隶书上也有深厚功底,在书法史上,他与父亲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并有“小圣”之称。

王献之工书法,善丹青,深得父亲真传。他曾在墙壁上书写一丈见方的大字,地下围着数百人观看,王羲之更是为这个儿子感到骄傲不已。在七位兄弟中,王献之最年幼,但才学名气却最响亮,再加上出身东晋第一世族琅琊王氏,他自然成了豪门贵族里理想的女婿人选。

网络配图

书圣出面,多次恳切求婚

王羲之为了这个宝贝儿子的婚姻大事,也没少操心。王羲之与小舅子郗昙交情非凡,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就是在郗昙的墓中陪葬(后因战乱被军阀掘墓盗出)。郗家与王家是门地相当的世家大族,郗昙有个女儿郗道茂,跟王献之年纪相仿,且两个孩子感情很好。所以,王羲之就给小舅子郗昙写了一封《与郗家论婚书》,为王献之求娶郗道茂。

这封婚书首先历数王家几代人的职官履历,又夸小儿子王献之“少有清誉,善隶书,咄咄逼人”,再赞叹郗昙之女郗道茂“淑质直亮,确懿纯美”,然后表示求婚之意。这封婚书是中国存世最早的求婚书了。

王羲之对王献之与郗道茂的婚事非常恳切,除了给郗昙写信,他还给另外一位小舅子郗愔(郗昙的哥哥)送上拜帖——《中郎女帖》,再次说明想与郗家亲上加亲。《中郎女帖》原文为:“中郎女颇有所向不?今时婚对,自不可复得。仆往意君颇论不?大都此亦当在君耶。”大意是:中郎(指郗昙)的女儿郗道茂有出嫁的意向吗?现在正是谈婚论嫁的好时候,过此时机不会复得。我以前与您(指郗愔)谈的那些想法,您向中郎谈过没有?我想,此事能否成功,您的意见很重要。

书圣王羲之接连给郗愔、郗昙两兄弟写拜帖、请婚书,可以说非常有诚意了。由父亲和两位舅舅做主,王献之终于如愿以偿,与表姐郗道茂喜结连理,并很快有了一个女儿。

网络配图

自残拒做驸马,却仍须离她而去

可惜好景不长,小女儿早夭。王献之与郗道茂还来不及伤心,又迎来另一个晴天霹雳——新安公主司马道福看上王献之了。新安公主是东晋简文帝的第三女,曾嫁给权臣桓温的儿子桓济,后来桓济篡取兵权失败,被流放,新安公主就与桓济离婚了。

新安公主的哥哥晋孝武帝,托人给新安公主再物色驸马,他还特别叮嘱:“王敦、桓温算什么东西?一旦得势,就要干预皇家的事。你拿刘真长(刘惔)、王子敬(王献之)做标准,最好不过了。”晋孝武帝话里有话,因为新安公主早已看中王献之。

公主贵为皇家女,不可能屈尊降贵在王家做妾。这么棘手的问题,在皇帝看来,不过一纸诏书的事。郗道茂婚后只生了一个女儿,女儿还早夭了,这可是明摆着的借口。王献之不想娶新安公主,更不想与皇家粘上关系,万般无奈,只好自残,用艾草烧伤了双脚。即便如此,仍无济于事。在皇权的高压之下,王献之只能忍痛与郗道茂离婚,再娶新安公主。

唐寅《王献之休郗道茂续娶新安公主图》

蚀骨相思,此生最悔是负你

和离之后,王献之对前妻念念不忘,虽然二人不能再见面,但好在还有一层表亲关系摆着,可以互通书信。王献之在写给郗道茂的《奉对帖》中,如此表达蚀骨深情:“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姐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姐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气耳。”

意思是:我与表姐生活多久都不会厌倦,即使是年复一年地相对,也短如一日之欢。那种耳鬓厮磨的欢畅,只是遗憾不能再尽兴一点、更尽兴一点。正想着要和表姐成双成对,白头偕老,哪知造化弄人,你我分离到这个地步!实在是伤心郁结,什么时候才能白天晚上都见到表姐你呢?我唯有仰首低头间悲叹呜咽,实在毫无办法。恐怕只能等到我断气的那天,才能再见你一面吧。

史书记载,王献之临终之际,家人为他请来道家人主持上表文祷告,道士问王献之这一生有什么念念不忘需要忏悔的。王献之说:“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想不起有别的事,唯独和郗家小姐离婚,让我半生耿耿于怀。)”

《奉对帖》

新安公主凭借皇权威势,生硬地插足王献之与郗道茂的婚姻,结果造成三个人的不幸。郗道茂离婚时,郗道茂父亲郗昙已死,她只好投奔伯父郗愔篱下,从此未再嫁;新安公主虽然得逞了,过得也不如意,直到王献之四十一岁时,他们才有了一个女儿;而王献之不但要隐忍心中对前妻的思念,还要饱尝当初自残双足带来的痛苦,病逝时年仅四十三岁。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归【文藏】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

,想起了陆游,父亲替儿子写的情书,转发了,皆是可怜人,可怜,转发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