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帖》临摹要点

《中秋帖》是王献之行草书的代表作之一。整件作品只有28x12cm,共有22个字。可是,要论气势,它又是东晋书坛最有气势的一件作品。

世传草书大家张芝有“一笔书”之绝技。“一笔书”就是顺应线条的走向,萦带连续,不仅一字之间不断线。就是同行中字与宇之间也不断线,就像一条泪泪长流,前后相衔不绝。王献之被认为是晋代能继承张芝“一笔书”技法的第一人。从这点来看,王献之的行草不仅取法于其父,同时也取法于其他书法家,才能使他的书法创作有了超越的可能。

前人曾以“破体”称王献之书法的特点,“破体”自然是建造在扎实继承的基础上的。据史书上载,王羲之诸子善书,凝、操、徽、涣、献皆能承家范而有所成就,在那个时代,是完全可能的。但成就有高下之分。王献之的脱颖而出,名在诸位兄长之上。这一点,在《中秋帖》中我们能够看得到。

《中秋帖》字势浑厚,毫不拘谨,大胆屈伸,放纵无碍,这是大家公认的。王献之的外拓笔法,大大增强了通篇的厚度,比起王羲之的作品,虽然有些不够‘“义雅”、“妍美”,但从另方面看这件作品,他运笔快,在飞快的速度中处理好线条的空问结构和线条的质量是很不容易的事。除了基本功外,我们还看到了王献之的才气,没有才气也驾驭不了这种笔法。

总之,王献之的《中秋贴》可以看成是行草书中豪放开张一派的先导,他的作品放在东晋还看不出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但是,站在整个书法史角度来着,其意义是不亚于王羲之的《兰亭序》的。

临摹要点
首先,《中秋帖》是王献之将其父王羲之“字群结构”放大化、普遍化。“不复不得”最为典型。

其次,外圆内方,颇显创意。王献之书法看似随意,实则不然,在运笔过程中非常精致自然,方圆结合,妙趣天成,“为”“即”“何”为典型。

最后,欹侧明显化,线条粗细对比强烈,运笔过 程中侧锋翻转丰富,藏露互见,“大军”二字把王献之的风流潇洒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文仅22字,而变化万千。就此帖而言,王献之笔势迅猛,气贯如虹,在极其快速的运笔过程中把提按顿挫表现得明显而又自然,运笔灵活,线条丰腴饱满,连绵如带,整体顺畅空灵,用墨巧妙自然了无飞白,既有风流之行书,亦不乏绵延草势,行草结合非常完美,打破了单个字的空间概念,通篇开合有度,实为妩媚秀丽而又散朗洒脱的行草精品。米芾赞曰:“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末端,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以上内容来源:[1]朱以撒. 王献之《中秋帖》[J]. 青少年书法,2002,23:2.[2]刘光帅. 《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临习指南[J]. 中国书法,2014,20:124-127.)
值此中秋佳节,恭祝各位学员、书友:
中秋快乐,阖家幸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