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之旅与感悟

上小学的时候,我还不认识草书,却能通过草书点、线的千变万化中看到书家的情感的涌动和玄妙之美。

  三十岁那年,在一家大型二类企业任宣传部长,工作需要加之个人喜欢便立志学习书法。每日挤出八小时间临帖、创作坚持了八年之久,收效甚微。

觉得学书法太难了!

  由于企业不景气自己下海经商开设影楼,书法之梦被迫搁浅。二十年后,儿时喜欢,中年执着的书法梦想在心中又萌动了。

学书法、开画廊,结识一帮书画同仁。谈临帖心得,议创作体会。一本厚厚的《书法有法》让我如获珍宝,一夜阅完之后又细细揣摩。噢,原来行笔之时笔顺势而转便能中锋行笔。

  噢 ! 笔在行驶中是“转”的。古人讲的“使转”使是“折”,使转就是“折”、“转”。在折转中线条有了弹性和力量;笔锋得到了调整;中锋行笔成为常态;中锋行笔偏锋取势游刃自如。

  艺术都有它独特的艺术形式,这种独特的形式叫“技”,或者称之为该艺术的“技法”。

书法艺术中的笔法(如何持笔、用笔)是书法技法中的核心。

  弄懂了书法笔法之后,字的线条质量明显提升,临帖中以前怎么也写不像的,忽然鲜活地跃入纸上。

噢 !学书法不是死拼夯工的;不能钻在家里闷头傻写的。

  “欧”、“颜”、“柳”、“赵”点划各不相问,结构又各有面目,为什么都那么美呢?

《兰亭序》《祭至文稿》《寒食帖》风格不同,字体、章法各异,为什么都隽逸呢?

这些书法大家在抒写的背后,会不会在遵循着什么?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出自易经)。能看到的是器物(表象),看不到的是“道”(本质,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世界是物质的,它是运动的,且是有规律的(这里的“物质”是指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书法美的内在规律是什么呢?

首先是审美习惯,如“方”给人力量感;“曲”给人柔美感等等。审美习惯形式是主观的,其形成是客观的,是人类生存生活实践的积淀,并通过人的DNA世代传承的。

其次是变化,变化就是“太极”(阴阳两极);就是对立统一。

  “点”写成什么样好看呢 ? 圆圆的一个点,没有棱人们会觉得缺乏骨感,称之为墨猪。棱棱角角的点,人们会觉得缺乏柔美,看上去不舒服。 好看的“点”,是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并且是黄金分割。方为刚,圆为柔。这方与圆、刚与柔就是太极(两极、阴阳)。

  要让“笔划”好看,首先是由粗到细;由圆到方;由重到轻;由实连到意连等。

让墨色美,自然是浓墨、淡墨、枯黑等。

一幅极品书法,自然是有大小,有欹正,有收有放,时而饱满,时而空灵等。

所有的对比与变化其表现形式都是太极(两极),都是对立中的统一。

  鉴于书法技法而言,存在于书法之美的本质与规律及审美习惯为“书法艺法”。即书法之美所遵循的内在本质规律。学书法不仅要学书法技法,而且要学法艺法。不仅要知道这个字怎样写,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书法艺法”确立后,我便时刻在用审美习惯、太极(阴阳)去剖析书法美之奥秘,指导自己临帖与创作。

  所有的艺术都是通过具体形式,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过程。所有的艺术都必须给人带去美的享受,同时让人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得到感动或者精神的感召,书法艺术也是如此。

  书法技法与书法艺法是解决书法艺术形式美的,书法艺术的本质是书其性情,达其哀乐。没有扎实的技法做支撑,没有娴熟的艺法做指导,就盲目抒情便是“丑书一派”、“江湖大骗”。

  在书法艺术之路前行中,我不断在思考着,书法艺术是怎样的一条路 ? 如何少走弯路,如何让自己走的更快,走的更远。

  我在一次书法授课中讲了这样一段话:

一个舞者怎样能跳好舞? 是无我。音乐是山,舞者是水。无意去想这个动作怎样做,那个姿态如何展。像山中的水不去刻意展示自己,遇到断涯她飞瀑;山势斜陡她湍急;地势平缓她一波荡漾。上善若水,此时无我便是大我。

怎样使的自己成为清澈的流水呢?那就是勤于笔耕不断提升书法技法;那就是勤于动脑不断探研书法艺法。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书法的最终呈现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就书法艺术的灵魂与本质;这个“矩”就是书法家多年书法技法苦练,书法艺法探索中积淀,是深深的烙印,是一身的修行。

积健为雄

,好[赞],江湖俗书!根本不入流!没有踏实的临摹古人书法,自创成分多,写的不太规范。,会当水击三千里?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