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书法:半生浮华半世僧,人间再无李叔同

半生浮华半世僧,人间再无李叔同

李叔同先生,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精戏剧,通音律,晓书法,知佛道。正可谓道尽了李叔同先生的传奇一生。李叔同先生可以说是博古通今的“通才”,其在音乐、戏剧以及美术领域上成就颇高,书法一隅也熠熠生辉。作为李叔同先生的学生丰子恺先生曾说:“书法是最高的艺术……艺术的主要原则之一,是用感觉领受。感觉中最纯正的无过于眼与耳。诉于眼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书法,诉于耳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音乐。故书法与音乐,在一切艺术中占有最高的地位。”

李叔同的书法自成风格,浑然一体,犹如他消瘦的身躯,给人一种孤独隔世之感。从字里行间让人不禁联想到他的生平。李叔同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其父李世珍官至吏部主事,可谓家境殷实。李叔同是其父与五姨太所生的次子,家中的地位以及他自己的身份带来的种种遭遇,使他提前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人情冷暖,世间百态。半世浮华半世僧,可以说,李叔同先生的书法不仅仅带来了不一样的审美趣味,还是一种与世无争、清心寡欲的境界。

书法一途,重在心平气和,静而不躁。笔下字迹,能够显示出一个人真正的修养与境界。评价书法作品的好与坏,不如说是探究一个人的修为高低。在现代化社会中,能够做到像李叔同先生这样心平气和、与世无争境界的人,恐怕屈指可数。浮躁,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显著的特点,精神信仰的坍塌,拜金主义、以及一切功利行为带来的这种浮躁,是这个社会其中的一种多发且常见的病态。

争名逐利、一味苛求书法的美观的行为与浮躁逐名的心态往往相伴而生。字,原本是作为表情达意的符号出现。弘一法师经历人间百态,最终皈依佛门。“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是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前的真实写照。书法除了要求将字写好,更重要的是表情达意。弘一法师显然更看重后者,而不是炫耀自身的书法的绚丽和美观。没有了这样心态,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

纵观弘一法师的字,虽谈不上苍劲豪迈,但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发现。弘一法师的字简约大方,以“点”著称。化繁为简,则表现出一种大气,包罗万物的视感。可谓“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文。”弘一法师仙逝弥留之际,留下“悲欣交集”,以四个字回顾总结了自己的一生,真乃大道至简,意蕴无穷。

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弘一法师的字犹如圆月溢下的清辉,润物无声,全然无半点的修饰与铺张,给人以质朴自然之感。

,胡画,弘一大师在追求书中无我的法界,不是名人就是专家!,转发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