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书坛中的大师级人物——白蕉书法深度欣赏

在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这一阶段,有一位杰出的书法家——白蕉(1907-1969),他的书法被沙孟海先生赞誉为:“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意思是在这三百年间,书法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屈指可数。这是多么高的赞誉!

白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如何欣赏、评价其书法?

白蕉简介

白蕉本名为何法治,后改名为白蕉,出身于书香门第,时处民国动乱时期,少时积极投身爱国救民事业,宣传爱国思想,在16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英语专修学校,并通过同学结识了徐悲鸿、于右任等知名人士,从此与时代大家共同交流学习,这是他的人生及书艺得以成长的重要因素,白蕉之名由此传开。

后受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影响,任职于鸿英图书馆,1937年,抗战爆发,白蕉到上海避难(上海有很多外国大使馆,日本人不敢侵略),并积极与同仁举办书画展,筹集资金,为难民募捐,虽然这样的善举力量有限,但也是乱世中的一点温情吧。

1941年,34岁的白蕉,与金学仪成婚,两人恩爱无限,相濡以沫,可以说是因为爱情而结婚,他们相识十年,终成眷属,可为佳话。

不久,白蕉被人疑为地下党,上了黑名单。

白蕉头像

新中国成立后,白蕉被解救,后受上海市政府邀请,任职于上海市文化局,为上海的书画事业做出了不朽的功绩。

20世纪50年代的这十年期间,徐悲鸿、黄宾虹、齐白石等时代人物相继离世,白蕉悲从中来。

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白蕉被错误地划成“右派”,受到降级、降职、降薪的处分,下放到画院图书馆管理图书。4年后,恢复名誉,摘掉“右派”的帽子。

1961年后,白蕉加入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与任政、沈尹默、潘伯鹰一起,为挽救心中国的书法事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白蕉被冠以许多莫须有的罪名,3年后含冤离世,享年62岁。

白蕉一生先后三次被诬陷,最后一次却没能摆脱罪名而遗憾离世,他用自己波澜壮阔的人生诠释在乱世当中的生命意义,他用自己的爱国热情为人民和书法事业献出了宝贵的青春,以正直爱国、博学古今和书画才情赢得了时代声誉和后人的敬仰,其中,书法成就最为突出。如果白蕉再活20年,很难想象他的书法会到达什么程度,因为五十多岁的白蕉就能写出王羲之书法的神韵。

白蕉学书历程及风格特点

白蕉的学书经历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因为他的经历非常典型,从楷书,到行楷书,再到行草书,这一路径已成为现代人最为普遍的学习道路,如何在这一路径下快速成长,白蕉用其一生的成就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我们把白蕉的书法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大后期四个阶段进行对比分析。

一、前期

年少的白蕉初学欧阳询和虞世南的楷书。

这一时期,笔者没有找到白蕉相应的作品,他的这一学书特点可以从后期的作品中看出来。

二、中期

30多岁的白蕉以行楷书为主,代表作如下:

1940年书《桃花源记》

1941年临王羲之《兴福寺碑》:

1942年书的对联:

这一时期,白蕉的作品中主要以行楷书为主,其特点也非常明显。

1、字形瘦长,这一特点与欧阳询特别像。

2、字距开阔,字与字之间没有连带,形成舒朗安静的美感。

3、用笔上,从含蓄圆润慢慢到露骨飘逸。在白蕉自己自主书写的时候,用笔基本很含蓄厚重,与虞世南相似,但是在临《兴福寺碑》的时候,极力表现出王羲之的露骨飘逸,这一时期,白蕉在用笔上微有转变,而这一转变也影响了他后期的基本书写风格,也是自己喜好的选择结果。

这一转变也能看出白蕉正直爽利的性格,前期的含蓄用笔只是为了给自己打下扎实的用笔基础,后期如不是他自己本人痛快的性格,怎么会偏爱露骨飘逸的书风呢?

俗话说“字如其人”,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喜欢王羲之风格的人一般都比较直爽痛快,性格洒脱,而含蓄内敛的人一般都会偏爱包篆隶成分较多的书体。

三、后期

40多岁的白蕉在这一阶段开始走进魏晋风韵,摆脱了欧阳询瘦长的字形,开始摇曳生姿,也摆脱了虞世南含蓄的用笔,开始婉转飘逸。

这一时期用笔上呈现出四大特点:圆弧、虚尖、方折、连带。

1、圆弧

不再使用圆润浑厚的转折,而大量书写优美的弧度。

2、虚尖

这种虚尖如下图所示,这在其书法中不在少数,呈现出爽利飘逸之感,虚尖贵在虚而不薄,尖而厚重,这就体现了一位书家对中锋用笔的理解。

3、方折

在有些折笔的时候是原地方折过去,纯粹是对于笔锋的控制技巧,微妙而又迅速,非常露骨。

4、连带

字组连带现象在这这一时期并不十分突出,只是少量出现,但这已经进步很大了,前中期的白蕉书法几乎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在结构章法上呈现出:字形摇曳生姿、章法错落有致。

1、字形

字形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实或虚、或正或欹,倚侧多变。这是白蕉之前没有的书写形态。

2、章法

在章法上,白蕉这一时期并没有太多了出彩之处,这一点确实有不足之处。

如上图所示,整篇章法上行气摆动不大,不足论之,字与字之间的间距也较为整饬,唯一不同之处便是“难”字下方的大空白,另外结尾的大空白又略显单调,应该加盖印章或者拉长落款文字。

四、大后期(风格定型)

50多岁的白蕉书法已是其大后期的风格,此时已基本定型,以行草书为主,而且达到无与伦比的高度,书写极其自由流畅,行笔变化耐人寻味,犹如柳叶交错,交相辉映,溪流汇支,纵横有致。

魏晋风流在白蕉笔下,将20世纪书坛推向了新一个高峰,一扫清代碑学之风。

其代表如下图所示:

1、在用笔上,整体较后期,更为随意自然,圆转用笔增多,为的就是增加书写的速度和流畅感。

2、在字形上更是夸张了后期的姿态,收放更大胆,疏密更夸张。这是用笔自如的体现,不再局促。

3、在章法上比其后期的书法更狂野、更躁动,似乎欲释放自己内心的不平与愤怒。其行与行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相互交错,连带牵丝增多,没有之前的舒朗安静之气,犹如树林中的枝叶,河边旁的柳叶,纵横捭阖,汪洋恣肆。

下图则是其后期另一副代表作,显示出大气磅礴的气势。

结语

白蕉无论是为人、做事、学书都算的上是一代宗师,其书法理论著作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书法成就最值得我们研究,是我们走进魏晋风流的有力武器。

至于白蕉的书法到底是不是沙孟海先生所说的“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这已经很难评判了,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白蕉的书法算的上是近现代中一流的书家,是一位将魏晋风流推向高峰的代表人物。

,题兰杂诗最具代表性,不看落款以为是古人写滴。,一流的书家,却少了相应的对待,如果把沈尹默和白蕉的精品力作进行比较,我还是觉得沈尹默略胜一筹。沈的风格像《兰亭序》,不激不厉,从容洒脱;白蕉的则像书圣的尺牍信札,随意生发,不衫不履。白蕉的结字不如沈精妙,沈的笔力不够遒劲。,”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沙孟海评白蕉。,的确很好,可惜知之者甚少。,好文。白蕉窥得王法门,可惜了的是,差了一点点最后的坚持,没进入。已经是赵孟頫之后最接近正法的人物,比很多大师牛很多很多。 “正法典藏付印三宝”。,评价比较客观,最喜欢的书家,点赞!尤其行楷难得!,英年早逝太痛心了,杰出国粹,实力派书家秒杀当今大家,風韻神采確實是這個時代罕見的,书法二字源于楷法, 有了楷书才有了书法。 有了楷书才有了书体楷行草。 字体不等于书体。 书法的基础不仅仅是写! 还有汉字的识、读、意! 经过楷法识读意写的学习! 字体篆、隶才能成为书体! 仿宋体、印刷体永远是字体范畴。 馆阁体符合书法要求: 字法、笔法、章法、墨法 是书法范畴,与人的主观无关。,牛逼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