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匠系列丛书——《百年巨匠沈尹默》

纪录片《百年巨匠》和《百年巨匠》丛书通过原貌、原作、原物、原址描绘,亲友、同事、学生、当事人、见证者的讲述,以“还原巨匠本色,重塑大师形象”为目标,追寻巨匠们走过的足迹。

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包括重大出版工程、影视精品工程。《百年巨匠》就是跨界融合的一个重大文化工程,它深具创意,立意高远,选题准确、全面,极富特色,内容精彩纷呈,内涵博大精深,基本涵盖了我国20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及其代表人物。

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百年巨匠》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百年巨匠》丛书和纪录片互动互补,是出版界与影视界的跨界合作与融合发展,形成了叠加影响和联动效应,进一步丰富和扩大了品牌的内涵和外延。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来表达重大深刻的主题,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是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探索。体现出强烈的历史感、时代性、民族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百年巨匠 ——沈尹默》

人物小传

沈尹默(1883—1971),浙江湖州人。原名君默,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五四”期间曾任《新青年》编委。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于右任)”之称,40年代书坛有“南沈北吴(吴玉如)”之说。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书法篆刻研究会主任。其书法以楷书、行书见长,书作清俊圆润,劲健秀逸。著有《书法艺术的时代精神》《二王法书管窥》《二五书法管窥》《和青年朋友们谈书法》《秋明室杂诗》等。

引 言

《百年巨匠沈尹默》,只是浮光掠影般介绍了沈尹默先生书法生涯的点点滴滴,较之其丰富多彩的人生,本书仅仅是个概述,限于笔者历史知识及文学功底水平有限,书法专业知识的欠缺,内中不少图片资料已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弥足珍贵,但清晰度已有所下降,舛误遗漏之处难免,敬请读者见谅。但是,我希望通过本书,可以为读者起到一些启迪作用。沈尹默先生之所以成为书坛百年巨匠,至少有两点值得我们,特别是青年读者很好地借鉴和思考。

一是沈尹默先生的成功虽然有先天的有利条件,但更多的是他比一般人付出了多出几十甚至几百倍的汗水,他的书法成就是在几乎没有师承,主要靠自学,尤其在几近失明的情况下,历经几次失败和挫折,以八十年如一日的执着精神取得的。他不断摸索科学执笔方法、刻苦地写字,并且将这一切心得和成果无私地奉献给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就在去世前两个月还勉强支撑着病体写下“紫气东来” “同此凉热”……他不只是用手,更是用心、用泪在写。希望早一天站起来继续工作,完成他所毕生热爱而又未竟的书法事业。

二是时代造就了沈尹默,而他又主动自觉融于时代大潮,紧跟时代前进,在书坛帖学几次衰微的情况下,毅然站在潮头,为振兴中国书法贡献了毕生精力。同时他还以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经验告诉我们,要把继承和发扬中国书法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书法艺术只有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才具有生命力。后浪推前浪,相信在当代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努力下,一定会创作出具有“前人的法度,时代的精神,个人的风格”更多更好的书法作品出来。

作者简介

沈长庆,沈尹默之孙。1942年生于北平东城。五岁入北平孔德学校幼稚园、小学;七岁随父迁平原省新乡,入北街小学;十岁又迁天津,入天津国行小学,保送天津第十六中学;后考入北京铁道学院电信系无线通信专业,毕业后入北京铁路局,先后担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局企协副秘书长等职。曾任职德意志联邦铁路公司DEC监理工程师,参与伊拉克HBK铁路建设。兼任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现代化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2002年退休后致力于沈氏家族及“三沈”研究,现任上海沈尹默故居纪念馆及陕西汉阴“三沈”纪念馆顾问。

精彩内容

图书信息

文章来源 | 文物出版社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