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史丨我所认识的“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书法大家,被誉为诗、书、画“当代三绝”,其祖籍为安徽和县,但因其长期在江苏工作,以至于不少人误以为他是江苏人。

当然,林老还是念念不忘家乡的,上世纪80年代初曾有过一次合肥之行……金其恒老人与林老相识多年,为我们讲述了林散之老人与安徽的不少故事。

口述者简介:

金其恒,1935年出生于安徽无为,1956年合肥一中毕业留校任教,后调入中共合肥市委办公室、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协任职。退休后,勤于写作,发表散文、随笔近二十万字。

一、初识林散之先生

我第一次见到林散之先生,是在1979年。

那年3月,春寒料峭,我随同在“文革”后刚刚复出的安徽省委书记张恺帆驱车去上海。途经南京时,恺老说:“下午我们去看看林散之。”那年张恺帆已是72岁高龄了,年高德高。林散之先生是当代杰出的书画家、诗人。而恺老也善书法和诗词,且极有造诣。由此想来,恺老同林散之先生的交往和友情一定是颇为深厚的。

林散之先生在诗、书、画等艺术领域都极为出色。尤其是他的草书,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常被人疑为是古人之作。就连一度狂妄的日本书道界,都对林散之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毕恭毕敬地尊称其为“当代草圣”。据说有次郭沫若到南京,有人请他题字,他竟也谦逊地说:“你们江苏有林散之,哪里轮到我写呢。”

那年,林散之先生住在南京城里一幢破旧昏暗的筒子楼里。恺老的突然造访,让他既惊讶,又激动。一见面,林散之先生就用双手紧紧拉着恺老的胳膊,久久不放。

林散之先生身材矮小,腰背略显佝偻,头上戴着一顶瓜皮毡帽,身上裹着件深色的旧棉袄,活脱脱就是一位乡村的“冬烘”先生。面对林散之先生的这副模样,我怎么也无法把他同“艺术大师”、“当代草圣”联系在一起。

屋内的陈设也很简朴,一张方桌,几把木椅,别无他物。如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似乎也并不为过。屋中央生了一个装着铁皮烟囱的煤球炉,炉上的水壶正吱吱地冒着白气。老人一面指着炉边的一把小竹椅,请恺老和我们坐下来,一面示意家人倒茶。随后,林散之先生也拿了把竹椅,坐在火炉边,同恺老围炉亲切地交谈起来。

不过,二老的这场“交谈”,不是用口,而是用笔,是名副其实的“笔谈”。之所以用笔而不用口,倒不是这两位闻名遐迩的书法家想一起展示一下各自的书艺,而是因为林散之先生幼年即患耳疾失聪,听不见。那天,两位老人围炉笔谈的情景,真是令我既感动又感慨:一位是年逾古稀、位高权重的省委书记,一位是年届耄耋、享誉中外的书画大师,竟然会在这样简陋的环境里,以这样奇特的方式,酣畅地围炉抵膝长谈!此情此景,已时隔三十多年,现在闭目回想起来,两人当时笔谈的画面,却仍然清晰地定格在我的记忆里,实在是因为那简单素朴的画面太美了。

二、先生祖籍乌江渡

当晚,江苏省委第一书记许家屯请恺老和我们吃便饭。人不多,只有5个人。很家常,很亲切,无拘无束,非常轻松自然。叙谈中,下午我们所见林散之处境的窘迫,难免不成为重要话题。也许由于恺老同这位江苏省的“一把手”早在1950年代初期即熟识,又比其年长,恺老就用激将法将了他一军:“老许啊,林散之你们江苏如果不要的话,我就把他接回安徽了。”对方一听这话,立马笑答:“恺帆同志,我们江苏哪能把林散之送给安徽呢?”

原来,林散之先生的祖籍名为乌江渡,是地跨江苏、安徽两省的一个小镇,小镇中央一座古老的小石桥,就是两省的分界线。小石桥又把小镇一分为二,桥的一边属江苏省江浦县,一边属安徽省和县。

三、“叶落归根”了心愿

到了1981年,安徽打算在合肥举办林散之书画展。林老闻之非常高兴,并表示要回家乡出席书画展的开幕式。对此,安徽真是既高兴又犯愁:高兴的是,林老同意在安徽举办他的书画展;犯愁的是,怎样把他接到合肥。那时合肥到南京的路况极差,要绕道全椒和明光,颠簸四五个小时,那年林散之先生已是八十三岁高龄了,显然不适宜远行。不过,为了满足老人“回家”的心愿,安徽作了精心周密的安排,不仅动用了当时极为稀罕的进口空调小轿车,还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随车护送,这才把老人平安接到了合肥。

林散之先生到合肥的第二天,我随恺老到他下榻的稻香楼宾馆去看望他。这次见老人身穿一身半新的中山装,神态安详,面带笑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同那次我们在南京见到的判若两人,只是头上仍然戴着那顶少见的瓜皮氊帽。恺老刚一落座,林散之先生就顺手从桌上拿了一小张白纸,用笔写了几个字递给了恺老。我凑过去一看,原来是“叶落归根”四个字。两位老人都会心地笑了……而这次,我也幸运地得到了渴望已久的老人的墨宝,还是令人称道的草书。

1989年,林散之驾鹤西去,享年92岁。林老仙逝后,同林老祖籍和县隔江相望的马鞍山市,在诗仙李白“醉酒捉月,落水而亡”的采石矶特意辟出一片秀美的园地,为老人建起了一座“草堂”——“林散之艺术馆”。这座艺术馆朴实无华,占地不广,但却留住了林老为我们创作的高雅超群的诗、书、画真迹,留住了林老为我们创造的精神财富,留住了我们安徽同乡对这位一代宗师的深深思念。

更为巧合的是,前些年安徽省调整区划,和县划归马鞍山市,林散之老人就算是马鞍山人了。这样看来,这座“草堂”终于真正实现了老人叶落归根的夙愿。这或许也是一种天意吧。林散之先生如泉下有知,一定也会开心地笑起来:我真正是叶落归根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