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对诸乐三的艺术濡染

诸乐三是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也是我国高等书法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在艺术创作和书法教育上,诸乐三都深受其师吴昌硕的影响,并能结合自己的认识将承袭的艺术风格、创作特点进行转化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值得后学之人深思。

诸乐三 书法对联

诸乐三在艺术上受到吴昌硕先生的影响,最早是从篆刻学习开始的。据其仲兄诸闻韵回忆,“(诸乐三)初时刻印,多以砖瓦、竹根、瓜柄取材,磨成图章状学刻……后来觅得吴昌硕《削觚印存》作范本临刻,一方印临数次,直至自以为形神俱佳为止”。

1916年,诸闻韵至上海任吴昌硕孙辈的家庭教师,为了教学方便,诸闻韵住在吴家。同时,诸闻韵还拜吴昌硕为师,学习书画。后初来上海的诸乐三与二哥同住一室,这使得他有机会见到吴昌硕先生,并常能服侍吴昌硕先生左右,观其现场挥毫。长时间的相处,使得诸氏兄弟二人与吴家过往甚密,亲如一家。吴昌硕见诸乐三在艺术上的用功之勤,欣然收入门下,兄弟二人同为吴氏门徒,成为艺坛佳话。

诸乐三 集甲骨文字联 诸涵藏

在诗、书、画、印诸多领域,诸乐三都得到了吴昌硕的亲炙,尤其在篆刻方面,正如其所言:“我治印的方法与学习的过程,走的就是吴昌硕先生走过的路子,后来吴昌硕先生指引我直追秦汉古玺,使我懂得汉印转化引发出各种风格。后来在实践中体会尤深,取法汉印,并从汉印中平实一路化出。”

诸乐三在摹古的学习中可谓用功极深,从其钩摹的数种印谱中可见一斑,这也是他在之后的篆刻教学上一直贯彻与坚持的。诸乐三曾问吴昌硕:“治印首要注意什么?”吴昌硕答曰:“篆刻首要在章法,章法应注意虚实、宽结,注意全印能团结一气,如同一家人。”全印团结如一家人,是很生动的比喻。一家人有大有小、有老有少,各人体态、性格都不一样。在印中,各字结体应各有变化,但又能心心相印,团结一气,就如同一张画,上下左右都能气势相贯。

吴昌硕还说:“还要注意全印气息,重意、气,求古朴。”这让笔者不由得想到金鉴才先生在《首届书法专业教育追忆》一文中所描述的诸乐三治印:“在我的记忆中,他经常用‘团得拢’和‘苍苍茫茫’这样两个词。前者是指章法,要求印面上的每个字甚至每个笔画,不论距离远近,都要互相顾盼、照应;后者是指刀法和笔法,要求有浑厚古拙的意趣,切忌平滑。”不难看出,缶翁与诸乐三所言可谓异曲同工。

诸乐三 《盆兰》 选自《中国近现代名家作品选粹 诸乐三》 人民美术出版社

诸先生结合自身长期的实践创作,对吴昌硕艺术理念进行认识与转化,进一步传授给学生,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切实的教育方法无疑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

诸乐三于1946年应刘海粟、潘天寿两校长之聘,往返于沪杭授课,从那时起他便开始钩摹《缶庐印存》,1947年完成了第一册。吴茀之先生见此,跋曰:“乐三兄课暇钩摹《缶庐印存》156方,极类原拓,并获其神髓,非精此道而谙缶翁印学之渊源者,曷克臻此。个簃赠乐兄诗‘前数师曾从后到君’,信然。丁亥长至节后十日吴茀之敬跋于湖上寓次。”诸乐三自己在钩摹本封面写道:“此本书余尽了廿六七年心血墨钩而成。”

诸乐三 《缶庐印存》墨钩本选页

自1947年至1973年之间,诸先生完成了四册墨钩《缶庐印存》。甚至同一方印章,还因修改、钤盖的效果不同,钩摹了两到三方。在诸多作品旁边,还有详细的跋文。

如两方“俊卿之印”下语:“缶老所刻之印,常以钤拓时之轻重不同,颇多变化,此两方印拓同一印也,可以证之。”在“破荷”一印旁写道:“此两印均在缶师印存中钩出,想当时似嫌有实无虚,乃加以修改,便觉流动疏宕,于此可知缶庐老人一印之成,毫不苟且,益见其踌躇经营之细心处也。故钩在一起以资参证。”

如此之例,不胜枚举,无不反映出诸乐三对其师吴昌硕篆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悉心刻苦的研究。也正是有这样扎实、深入的摹印之功,才使得后来诸乐三先生在篆刻上对于各路印风都驾轻就熟,形成了多种的艺术样态。

本文选自《书法教育》2019年第04期

《金石其心 桃李争妍——记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诸乐三先生》

,转发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