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帝王书家李世民!

《中国古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大家》之27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李世民在理政之余,点染翰墨,酷爱书法,其书法以隶书见长,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书法事业发展,对唐代书法高峰的出现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促使唐代书法成为我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

唐太宗李世民首创以行书刻碑,《温泉铭》便是行书入碑的代表作。相传,李世民曾亲自为王羲之写传记,不惜重金搜购大王墨迹三千六百纸。李世民的书法观,亦是相当开放,常与虞世南论书,并云:“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唯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书法师承魏晋,《书小史》称其“工隶书、飞白,得二王法,尤善临古帖,殆于逼真。”《晋祠铭》为其书法杰作,当时各国使节都将精拓本带回去,广泛宣传。

《温泉铭》

现藏于法国巴黎图书馆的,《温泉铭》是唐太宗临死前一年,为骊山温泉撰写的一块行书碑文。书风激跃跌宕,字势多奇拗。俞复在贴后跋云:“伯施(虞世南)、信本(欧阳询)、登善(褚遂良)诸人,各出其奇,各诣其极,但以视此本,则于书法上,固当北面称臣耳。”对其评价极高。此碑书法不同于初唐四家的平稳和顺,而有王献之的欹侧奔放。

《晋祠铭》

唐太宗李世民另一传世之作《晋祠铭》全称《晋祠之铭并序》,碑高195厘米,宽120厘米。碑额高106厘米,上刻“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飞白书九字。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八月刻,碑现存山西太原晋祠贞观宝翰亭内。此碑行书28行,行44字至50字不等。

李世民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的书法作品,还有不少的书法论文传世,反映了他的审美思想和创作原则。总起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追求平正、中和的中庸之美,提倡骨力、追求神气的审美理想,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

《晋祠铭》局部

在唐之前,书法这种艺术活动,只是士大夫消遣的玩物而已,到了李唐王朝,李世民等人则将书法纳为政治的附属,将古代中国的儒化了的理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贯穿到了书法艺术中去。书家的那种端庄、严正的品格在书法中得到了充分地反映。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严谨守法度,端严庄重的唐代书风(特别初唐及中唐的楷书)整个尚法书风的倾向也与此有关。

《温泉铭》局部

在《王羲之传论》中,李世民阐明了自己的审美批评观.“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批评的标准是所谓的“尽善尽美”。用这个标准去评价前代 的书家“献之虽有文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其枯树也,虽槎挟而无屈伸,其饿隶也,则羁赢而不放纵。”萧子云书法“仅得成书,无丈夫气。”

李世民在书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他与一般的书家不同,因为他的身份,决定了他必定具有特殊的贡献。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关注书画类资讯城市画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