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隋唐——李邕

在七星岩的“千年诗廊”里,最早的一幅崖刻当数唐开元十五年(727年)正月名臣李邕所作的《端州石室记》。当下,点评古时的碑刻有“三绝碑”之说,即文绝、字绝、雕刻绝,如若评点起李邕在七星湖留下的崖刻,谓之“三绝”是不为过的。

说起李邕,多有人不知,但是说起李北海,喜读李、杜之诗的就会有印象了。“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篙棘居。”(李白《答伍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李邕为人忠正,言辞犀利,为官多年,虽官位不高,素来与当时朝廷的一些忠心之臣交好。

李邕为世人所追捧的是他的才学和书法。以篆书闻名的李白冰称他为“书中仙手”,就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也都做过他的“粉丝”。

李邕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扬州江都)人。其父李善,为《文选》(梁萧统编选)作注。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

他工文,尤长碑颂。善行书,变王羲之法,笔法一新;并继李世民《晋祠铭》后以行书书写碑文,名重一时。其书风豪挺,结体茂密,笔画雄劲。传世作品有《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等。唐窦蒙在《述书赋注》中说:时议云:“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王缙、李邕;祖咏、张说不得预焉。”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其为文,长于碑颂,多自书。唐人说李邕前后撰碑八百首。杜甫诗曰:“干谒满其门,碑版照四裔。丰屋珊瑚钩,麒麟织成罽。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

李北海的书法从“二王”入手,能入乎内而出乎其外。李后主说:“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恰道出李邕善学之处。《宣和书谱》说:“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右将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魏晋以来,碑铭刻石,都用正书撰写,入唐以后,李邕改变用行书,写碑。书法的个性非常明显,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曾说:“似我者欲俗,学我者死。”苏东坡,米元章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点,元代的赵孟頫 fǔ也极力追求他的笔意,从中学到了“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8年七月,浙江省教育厅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写字课本就采用李邕的书法字体,作为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写字》课本。相信不远的将来,李字也像王字一样丰美全国。

叶有道碑

是碑全称《唐故叶有道先生神道碑并序》,亦称《叶国重碑》。有道先生為道士叶法善之祖。据《处州府志》载:“玄宗时,李邕為处州刺史。邕以词翰名世,法善求邕為其祖有道先生国重作碑,邕从之。文成,并请书,弗许。夕梦法善之请曰:‘向辱雄文,只賁泉壤,敢再求书。’邕喜而為书,未竟,至丁字下数点而止。法善刻毕,持墨本往谢,邕惊曰:‘好以為梦,乃真邪,’”故是碑又称《追魂碑》,《丁丁碑》。但斯文所载纯系齐东野语,不足為据。

是碑原石,据王昶《金石萃编》卷七一引屠隆《考槃餘事》载:石原在山东金乡县,宋绍兴十四年(一一四四)為雷所击。又清梁同 书云:原碑於元至大四年佚。后明嘉靖间(一五二二~一五六六)重刻於浙江松阳(今浙江遂昌)。是碑原拓本今已不传,故书撰年月 已无从查考。重刻本题称:“括州刺史李邕文 并书,开元五年(七一七)二月八日。”按李 邕开元二年(七一四)由户部郎中贬為括州司 马,而為括州刺史,时在开元二十三年(《新 唐书》本传)。所署官衔及年月与史实不合, 恐系重刻时致误。又欧阳棐《集古录目》、陈 思《宝刻丛编》俱作:“松阳令李邕撰并 书”。李邕初贬松阳令,其或撰书於赴任途 中。是石何时移刻括州,无考。或谓重刻本系 明人仿李邕《李思训》偽造,见张彦生《善本碑帖录》。观其书法甚劣,文亦荒谬,张氏之 说有一定道理。蔡襄所谓:“李书当以《叶有道碑》為最佳”,所见当為北宋前旧本。 传世又有楷书本,同称邕书,刻在行书本后,盖纯属偽託。

《唐有道先生叶公碑》在宋、元、明、清时期出现了多个版本的碑石和碑石拓本,碑文内容大体上一致,个别之处大同小异,楷书本文字之讹脱比行书本和道藏本的少得多。但是对于天干地支来源这句碑文描述都存在错讹,道藏本和行书本都作“子亥母癸,乌识其原”,楷书本作“子亥丑癸,焉识其原”,《楚辞·天问》云:“羿焉彃日,乌焉解羽”,古谚:“书经三写,乌焉成马”。由此可见,唐石碑原刻应该是“甲癸子亥,焉识其源”。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源于“羲和生十日”(即上古太阳历,以太阳的运动周期和日中测定太阳影长变化为依据制定的历法,规定十日为一旬,一年十个月,每月有36天),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则来源于“常羲生月十有二”(即上古太阴历,以月亮的朔望和阴晴圆缺变化规律为依据制定的历法,规定七天为一星期,一年十二个月,以月亮圆缺一次为一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另外碑文的主要区别还有碑首篆额和碑末。唯有道藏本的碑文末尾有“丁小”两字,也许由于原石碑日久风化,宋时石碑文字已脱落漫漶不清,变为“丁、、、”字,被后人讹称为“丁丁”碑,然后再附会和传说为“追魂碑”、“摄魂碑”之缘故吧。

端州石室记

由于石刻中央偏左有一马蹄形印记,所以又称马蹄碑。马蹄形印记始见于宋初,至清朝末年,该石刻可见文字319字,如今清晰可见文字273字,连模糊但尚可辨认的31字在内,实存304字。书法疏朗峻拔,为著名唐楷之一。

李北海能诗善文,工书法,尤擅长行楷书。当时的中朝衣冠以及很多寺观常以金银财帛作酬谢,请他撰文书写碑颂。他一生共为人写了八百篇,得到的润笔费竟达数万之多。但他却好尚义气,爱惜英才,常用这些家资来拯救孤苦,周济他人。李邕撰文书写的碑文,常请伏灵芝,黄仙鹤和元省己鑴刻。据明代杨慎的《丹铅录》考证,这三人很可能也是李邕的化名。他的传世作品有《叶有道先生碑》、《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东林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传世书迹以《岳麓寺碑》、《李思训碑》最为世人重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