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式的《韭花帖》,你读出韭菜花味了吗?

有人问我,杨凝式的《韭花帖》被评论为“韭菜的香味都写出来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书法美?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十分有趣了。

一、韭菜味的爱与恨

很多人一提起韭菜味,就连连皱眉摇头,这个韭菜味,其实不一定是坏的东西,要分场合的。如果是在地铁车厢,那些不文明的乘客,拿出韭菜盒子或者韭菜包子在车上吃的场景来说的话,在这个语境下,韭菜味当然是不好的。

因为公共场合,还是要有公共场合的意识的。

但是在餐桌上,后者说在一个合适的用餐环境下,韭菜味就是一种是食物的味道,只不过在不同的环境下,人们的主观意识会为同样一种味道做出不同的判别。

二、想象力和一个好的欣赏者

说完韭菜味,我们来说一说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艺术作品,尤其是像书画这样的造型艺术,我们通常认为只要在视觉上给人以震撼,带来冲击就可以了。因为就其本质来说,造型上的好与坏才是最根本的。而且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潜在性原因就是,作为造型艺术,它始终是受困于形式的,因为只有视觉传达这一条路可走,它不可能同时具有声音、气味、动作,这是它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然而,这些局限性是相对于创作者来说的。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是知道自己无法通过这一单一形式传达多个方面的内容,但是艺术作品创作出来之后,它是面对读者的,它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而人,是具有无限想象力的。

在所有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者中,不是所有的欣赏者都能掌握到艺术欣赏的真谛的。换句话说,艺术欣赏,尤其是对于艺术作品的专业鉴赏,是需要一定专业素养的训练的。

当我上文学专业课的时候,我的专业课老师第一句告诫我们的话就是,中文系不是培养文学家的地方,而是培养一个优秀文学读者的地方。

这句话使我第一次认识到,原来艺术欣赏,也是需要训练和培养的,尤其是做出一个专业的鉴赏,没有对艺术做深入的了解和训练,是无法得出一个好的结论的,

而一个好的艺术鉴赏者,所最需要的能力就是想象力。

想象力这件事,其实很玄妙,它似乎很单一,但是他囊括了很多东西。

比如我们说在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要有共情的能力,能通过文字直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是当时的场景。而这种共情的能力,说实话,其实就是想象力。没有想象力,也就无所谓共情了。

试想一下,为什么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你会对战乱年代一个平民的遭遇感到心痛、悲伤甚至是愤怒?你没有经历过那些东西,你甚至无法真实的处在那个环境之中,但是你是有想象力的。你可以想象自己真实的处在那个环境下,自己的遭遇和感受是什么。

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共情也就发生了。

但是这样的话,就有一些人对艺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论,说艺术家都是骗子,艺术都是幻觉。

不可否认,艺术的确是有虚幻的成分,但是这种虚幻的想象所产生的艺术震撼力、带来的感情的慰藉、宣泄,在身体上是真实存在的。

就好像我们看韩剧,很多人明明知道韩剧的演员只不过是演戏而已,但是每一个能共情的人都会为其中令人感动的场景,或者落泪、或者欣喜,或者悲愤,这些眼泪、笑容和怒火,使你无法否认掉的。他们都是真实的。

所以,这些真实的东西就是艺术力量,也是艺术的价值所在。

而对于一个优秀的欣赏者来说,想象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他们最宝贵的品质。没有想象力,艺术和艺术欣赏几乎无法存续。

正因为有了它,我们在看艺术作品的时候,也就能突破艺术作品本身形式上的局限性,让自己的想象纵横驰骋。因此,这才有了我们开头说的看《韭花帖》能感受到韭菜韭花的香味。

三、通感、联觉和艺术的感染力

这当然不是孤立。其实早在文学作品中,具有这样的现象出现。比方说文学上有一种修辞,叫做通感,其实就是这种现象在文学上的一种表达,很多作家都很喜欢用通感来表达特殊的心境和心情。

比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就多次用到了这种手法。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是视觉和听觉上的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是把嗅觉比成视觉,把视觉比成听觉,用了通感的手法,使得文章更有神韵。

而在很多现代意识流作家中,同感往往能营造甚至传递主人公幽微曲折的心理,所以更为作家所喜欢。

而读者若无一定想象,是无法体会其中美妙之处的。古人曾说:不可与夏虫语冰。

之所以夏虫是不知道冰,是因为它早在冬天来之前就死了,没有冬天的经历,也就无法有这样的想象力,因此无法得知冰是什么东西。可见,一个好的艺术欣赏者,如果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人生经历,也无法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的。因为经历往往会限制你的想象力。

四、《韭花帖》与韭菜味

我们回过头来再说《韭花帖》。写这个帖的人是杨凝式。杨凝式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正因为有他的存在,中国书法这一脉香火才不至于断绝。

我们知道杨凝式生活的年代是唐朝走向灭亡、天下处于分裂战争的年代,那个时代改朝换代就跟闹着玩似的,可能明天早晨一起来,统治者就换了一帮人了。说起来很轻松,实际上这是一个很糟糕的年代,频繁的战乱和朝代更替让使得人民困苦不堪,更不用说发展文学艺术了。

而纵观这个五代十国,唯一可以称得上书法大家的人,只有杨凝式了。

如果站在宋朝的角度来看,杨凝式的确是五代十国唯一的一个可以算得上水平较高的书法大家。因为宋朝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几乎全部都受到了杨凝式的影响,杨凝式的书法,是将魏晋唐朝的书法传统与宋朝书法对接起来的关键人物。假如没有杨凝式,中国书法很难说会怎么样。

而且即便是有了杨凝式之后,宋朝书法也经历了相当长一段迷惘期才逐渐有了代表性的书法大家,才算有了书法成就。因为,苏轼生活的年代,其实已经快到宋王朝中晚期了,而宋朝鼎盛时期书法几乎没有什么进展,这其实就是书道衰落的一个例证。

与杨凝式地位相仿的另一位书法家,就是大名鼎鼎的赵孟頫,他是将宋书法传统与元明清书法链接起来的关键人物。这些书法家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特殊时期的“独苗”。

杨凝式一生写了很多书法作品,其中,《韭花帖》是其代表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有重要地位的。被人们称之为“天下第五行书”。

这幅书法作品,内容很简单,记述他了自己昼寝之后,感觉饥饿无比,得韭花珍馐而食,心中惬意无比。于是挥笔写下这篇名作,答谢友人。

这幅书法作品,被很多人称道的地方就在于它似楷非楷、亦行亦楷的书体特点。从结构布局上,散而不松,有一定的灵活性。它兼得楷书的庄正,又有行书的灵活机巧,因此在书写上比较讨巧。

用这样的书体叙述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既不会显得太拘束,也不会显得太随意,因此恰到好处。而杨凝式在作品中用短短数语,就交代清楚了自己食用韭菜花的前后经过和感受,非常简洁有力,因此,如果不去看这幅作品书法上形态,单单看其内容,就已经能强烈的体会到作者在当时沉浸在韭菜花香那种氛围有多么享受了。

所以,读出韭菜花香,是很合理的事情。

五、谁的功劳?

能读出韭菜花香,到底功劳是作者的还是读者自己的呢?我想一般人都会归功于作者。这自然合理的,因为如果没有作者高妙的技巧,你当然是不可能有这么深刻奇妙的体验的。

但是,同样的,作为欣赏者的你,如果可以读出韭菜花香,我想你也是了不起的。根据我们前面说的,一个好的艺术欣赏者在欣赏艺术的时候,也是需要想象力的。而对于部分人来说想象力是种稀缺的能力,而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难道不是为了找到与自己心意相通、懂得欣赏自己作品的人吗?

我们都知道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钟子期死了,伯牙毁琴不奏的原因,就是缺少知己。可见,能成为一个艺术家的“知己”,即合格的艺术欣赏者,也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

注:十一图韭花帖为临本!

,韭花盛开的季节,韭花帖,唯一可与兰亭序媲美的法帖!较兰亭序更难临写,通临几通,终不得法,[大笑][大笑][大笑],最近很迷韭花帖,用笔,结体,章法,都太有味道了,书法是自然美的表现,经过/人们对自然美的精心策划,用一种艺术把她一体现出来,也表现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追求。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