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大家之一虞世南的书法风格及其作品鉴赏!

虞世南(公元558-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小欧阳询一岁,陈武帝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出身于名门望族,属良臣之后。他4岁丧父,7岁过继于叔父虞寄,弱冠取字伯施。曾仕陈、隋。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四月,64岁的虞世南再次作为降臣人唐。他“笃行扬声,雕文绝世,网罗百世,并包六”,受到李世民敬重。

虞世南,擅长诗文,为著名的十八学士之一。玄武门政变之后,李世民被册为太子,虞世南出任“中舍人”,成为东宫职掌行令、书令、旨及表启等事务的机要秘书。李世民继位后,虞世南改任著作郎,在秘书省内负责撰写碑文、祝文、祭文和管理档案的事务。贞观七年(公元633)祭文和管理档案的事务。贞观七年(公元633年)由秘书少监转为秘书监,并受爵永兴县子。由于虞世南的出色表现,很受皇帝赏识,终于博得唐太宗所谓“博闻、德行、书翰、词藻、忠直”一人而兼是“五善”的美誉。有书论《笔髓论》《书旨述》传世。

虞世南自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以年老上表请求辞仕不许,至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已经10年,遂再次上表,恳祈退归田园,终于“优制许之”,带着银青光禄大夫三品散官和弘文馆学士的职衔,以及“五绝”殊荣,赋闲田园,旋卒于乡里,享年81岁。虞世南书法,胎息智永,偏工真、行,是“二王”笔法的继承人。


图片[1]-初唐四大家之一虞世南的书法风格及其作品鉴赏!-好字无忧
《孔子庙堂碑》于贞观七年(公元633年)间立石,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十二月因诏封孔子,重修圣庙,由国子祭酒杨师道奏请,资世南奉救撰文铭石。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四月人日,相王李且题领“大周孔子庙堂之碑”。据说原碑只拓数十本赐近臣,未儿庙火根烬,武后教相王旦重刻。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十一月,国子祭酒冯审奏请去“大周”改“大唐”。


《孔子庙堂碑》是虞世南69岁所书,是碑,结字偏瘦长,上紧下松,形体线条多呈外鼓形,字内空间疏朗轻松;用笔圆劲含蓄,温润雅致,转折以圆为主,线条变化简洁,对比微妙,起落轻巧,以任自然,内含筋骨,笔势舒展,有道逸之姿。

,转发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