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帖 – 有“天下第五行书”之称的杨凝式《韭花帖》,带走不谢

作者简介

杨凝式(873年-954年),五代书法家。字景度,号虚白,自持癸已人、希维居士、关西老农。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后居洛阳。唐末五代时期宰相、书法家,门下侍郎杨涉之子。唐昭宗时,登进土第,唐末为秘书郎。后历仕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后汉时任太子太师,世称“杨少师”。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杨凝式去世,年八十二岁,追赠太子太傅。曾患“心疾”狂病,常佯装自晦,时称“杨风(疯)子”。

王羲之的《兰亭序》因为各式各样的历史原因和内在艺术素质,被后世称为书法史上的绝唱。特别是经过唐太宗的大力推崇,使得技巧完备的东晋书风在唐代有如圣明。然其后晋人书风,特别是王羲之笔法断趋黯談,至五代,“衰陋之气”生焉。但有个人却如黑暗中耀眼闪亮的明星,傲立于寂寞的书坛,堪称一代领袖,这个人就是被世人称为疯子的杨凝式。

杨凝式在书法历史上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作为一种审美趋向和风格追求,他是一个从唐代的“尚法”到来代的“尚意”书风转变的关键人物。杨凝式书法得力于唐代诸贤,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后人“二王”深奥。“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响。杨凝式流传下来的墨迹十分稀少,大约他喜欢题壁,不喜纸书缘故吧。现仅见《韭花帖》《夏热帖》、《神仙起居帖》、《卢鸿草堂十志图题跋》,刻本《步虚词》等。

《韭花帖》简介

《韭花帖》,字体介楷书和行书之间。麻纸墨迹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共7行, 63字。真迹为罗振玉藏,清内府所藏为摹本,现藏无锡博物馆。《韭花帖》是封信札, 内容叙述作者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际,恰逢有人馈赠韭花作食品,清爽可口,遂执笔以示谢意。通篇文字洋溢着作者轻松愉悦而又高昂的热情,萧散闲适的心境溢于言表。其书法更是令人称绝。杨凝式“长于歌诗,善于笔札”。这信手随笔的书札便成了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千古佳作。此帖都堪称杨氏行(楷)书的代表作,有“天下第五行书”之称 。

全卷欣赏

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本:一为清内府藏本,今藏无锡博物馆,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为裴伯谦藏本,见于《支那墨迹大成》,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一本为罗振玉藏本,今已佚。三本中只有罗振玉藏本为真迹。此帖历来作为帝王御览之宝深藏宫中,曾经入宋徽宗宣和内府,和南宋绍兴内府。元代此本为张宴所藏,有张宴跋,明时归项元汴、吴桢所递藏。乾隆时鉴书博士冒灭门之罪,以摹本偷换,摹本留在宫中,即为清内府藏本;真迹后来流入民间,清末为罗振玉购得收藏,今不知所在。

《韭花帖》宽疏、散朗的布白该是其最先夺人眼目的特征。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留有大片的空白,这在行书作品中,可谓奇特之极。然其字间含蓄的顾盼,又气脉贯通。平中寓奇的结体则是《韭花帖》最为突出,也最令人叫绝之处。它把紧密与散落这一对矛盾统一于一体,却没有丝毫的牵强,反而给人以自然天成的感觉,奇趣盎然。通篇形态宛若一个闲雅奇士,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雅逸风流,沉静自若。散落的布白与平中寓奇的结体,相得益彰,使得作者萧散闲适的心境跃然纸上。无论是从书法本身,还是文字内容,你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这种散淡的心境。

杨凝式把矛盾引入书法创作中,并取得了空前的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这除了他超凡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之外,恐怕就是他现实心态的真实写照。他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杨凝式从唐昭宗朝进士及第,授度支巡官,迁秘书郎、直史馆;及至五代,从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三川守到集贤殿直学士、考功员外郎,又从比部郎中、知制诰、右常侍、工户二部侍郎、兵部侍郎等等直至最后的左仆射、太子太保,死后诏赠太子太傅,历仕五代。这之中,他几次寻病辞官,又几次入朝为官。从唐末到五代,短短的几十年,朝代数次更迭,战乱连年,社会矛盾尖锐复杂。可以说动荡贯穿了杨凝式的一生,注定了他的生活起伏跌宕、波澜不尽。杨凝式无法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冲突。他希望国泰民安,因此他凭借着自己的才俊积极入世。

局部研习

释文

手卷的引首处有乾隆帝八字行楷:“杨少师韭花帖妙迹”,中间正上方钤盖“乾隆御笔”朱文印一方,书法正文如下:

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状。

“七月十一日”后有漫漶不清的“凝式”款识,具有明显的刮擦痕迹。

注:欢迎大家转发评论,习字帮每天会上传一部古代字帖,致力于和大家一起学习书法。

想要更多高清的字帖及视频教程可以加关注私信习字帮。(私信回复“字帖”即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