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为什么被称为书法“亚圣”,哪些人适合学习“颜体”

颜真卿被称继王羲之之后的书法“亚圣”。颜真卿不但开创了中楷、大楷的新范式“颜体”,而且创造了“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从他之后,中国书法由涓涓细流拓展为波澜壮阔的大江大河。

祭侄稿局部

自颜真卿书法诞生以来,它便成为书法学习者迈不过的临摹和仿效对象,至今有过之无不及,哺育出了一代代书法大家,例如柳公权、蔡襄、苏东坡、董其昌、王铎、傅山等等。颜真卿的影响跨越了国界,日本书法界甚至认为颜真卿超越了王羲之,为此在2019年初专门在东京举办了 “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别展览。颜真卿为什么能有如此巨大的影响,除了书法的大创之功外,其做事风格和人格魅力也是重要因素。

颜真卿

颜真卿缘何能创造“颜体”

但凡创造,皆是内因和外因相作用的结果,既有环境的影响,有自己的努力,更有对前人的继承,绝不可能一时兴起、横空出世的。

颜真卿《湖州帖》

一是时代背景因素。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后,经历了李世民大力革新图治后,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繁荣,产生了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为代表的一大批书法家,完成了由南北朝书法到唐楷的伟大变革,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上和技法上的经验,使颜真卿有可能在一个更高、更雄厚的书法艺术基础上得以发挥其充分的创造力。一直以来就有颜出于褚之说。北宋米芾《跋颜书》中说:颜真卿学褚遂良。今人也多有印证此说者。沈尹默就说:颜平原书出于褚河南,其楷书结体端严,往往犹有伊阙佛龛碑之风格。

褚遂良书法

二是大胆借鉴民间书艺。从颜真卿早期的书法作品中,如《多宝塔碑》等可以看到它和民间书风如写经体有密切联系。书坛巨擘沙孟海等认为,颜书的雄厚凝重是从北齐隋碑版中出来。沙孟海在他的论著中曾阐述:从南北朝至隋,真书面貌可分为“斜划紧结”、“平划宽结”两个类型,一直影响到唐、宋以后。褚遂良、颜真卿属后一类型,此一类型继承隶法,保留隶意。而其中又细分两路,褚属秀朗细挺一路,颜属浑厚圆劲一路。颜真卿真书的主要精神渊源于北齐以来的《泰山金刚经》、《文殊般著经》、《隽敬碑阴》、《曹植庙碑》等。这又和颜的世族有关,颜氏是齐鲁旧族,接连几代研究古文字学与书法,颜字与保留汉隶的北齐、隋碑有密切关系。

《曹植庙碑》局部

三是家学与自身的努力。颜真卿先辈颜师古的祖父颜之推工书,且精于书学。自南朝以后,真卿祖上多以草隶篆楷为时人所称道。在颜真卿的同辈之中,如颜曜卿、颜旭卿等也在书学上造诣精湛,工草隶篆籀。因此颜真卿所受的书学影响深厚,颜家书学传统对他很有激励作用,他甚至认为“及至小子,斯道大丧”。故颜真卿定下要在书学上“齐于古人”的目标,有其多方面的思考,其中包括对颜氏一族书学传统的光大。颜真卿母亲殷氏世家也多出书学名家。颜氏与殷氏两世家数世联姻,两家书学得以汇流合壁。颜真卿的父亲、伯父少孤,养育于当时“以能书为天下宗”的舅父殷仲容家,蒙教笔法。颜真卿从小也由母亲殷夫人亲加训导,摄取了殷家书法的营养。其本人又异常勤奋刻苦,转移多师,曾不惜两次辞掉官职,跟随张旭学习书法,得张旭笔法真传。据史书记载,他还很注意锻练臂力,腕力,经常进行举重、打拳等活动,故其书法“宏伟雄深,劲节直气”,使后人“才展鲁公帖,即不敢倾则睥倪者”。

四是为人处世的千古楷模。笔法学得再好,没有完善人格和正直勇敢的行事风格也是白费。历来字如其人就是书法的不二法门。颜真卿是忠臣的楷模。颜真卿于玄宗开元年间举进士及第,任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直言敢谏,被奸臣杨国忠排挤出京城,到河北平原郡为中心,率领周围饶阳、济南等十七个郡的官兵奋起平叛,为李唐王朝立了大功。后来进京,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并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公元七八四年)李希烈在蔡州叛乱,宰相卢杞衔私愤借刀杀人,令颜真卿前往劝喻,为叛军羁留。颜忠贞不屈,终于在公元七八五年被缢杀,时年七十七岁。加之颜真卿学识高超,思想豁达,敢于大胆创新。能在初唐书法贵瘦硬的风气的笼罩下而不为其所囚,能冲破点画法度的樊篱,借鉴各种新的营养,建立了与自身性格和时代风气相适应的新风格。

五是时代审美取向。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时期的大力发展,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顶峰,当时的整个中华民族,逐渐具备了君临天下、雄视千古、雍容大度的宏阔气魄。改变了初唐书法贵瘦硬的审美观念,而以肥硕博大为美。颜真卿书法正是在这种时代审美取向下诞生的。

颜真卿《裴将军》局部

颜体书法形成的几个阶段

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说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艺事。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

从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可以说是第二阶段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以及其后接二连三地被黜,使他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灵的空间;这些,颜真卿“一寓于书”,将前期的“颜体”反复锤炼,炼形炼神,从而神形兼备,终至成熟。可以看到,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如印印泥。代表作有《郭家庙碑》(764)、《麻姑山仙坛记》(771)、《小字麻姑山仙坛记》(771)、《大唐中兴碑》(771)、《八关斋会报德记》(772)等等。

在六十五岁以后的十多年中,可以说是第三境界的历练。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作品有《元结碑》(772)、《干禄字书》(774)、《颜杲卿碑》(774)、《妙喜寺碑》(774)、《竹山堂连句》(774)、《李玄靖碑》(777)、《颜勤礼碑》(779)、《马璘碑》(779)、《颜家庙碑》(780)、《颜氏告身》(780)、《奉命帖》(784)、《移蔡帖》(785)等等。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颜真卿晚年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对生命与书艺在反省中得到悟彻,并将生命哲学与书艺哲学打通,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血泪斑驳,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栉比鳞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

《颜家庙碑》拓本(局部)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颜体

历代以来,对颜体书法推崇者众多,但也有少数人提出了批评。苏东坡说:书之美者,莫如颜鲁公,然书之坏,自鲁公始。这里指的颜真卿所创立的法度过于完备,太完美自然也是缺陷,月满则亏。米芾也曾说,真卿学褚遂良既成,自以挑剔名家,作用太多,无平淡天成之趣。大抵颜柳挑剔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矣。米芾还说,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米芾主要批评的是颜体楷书。尽管如此,并不能改变大多数人对颜体书法的喜爱与临习。那么我们该如何学习颜体,是不是每个人、任何阶段都适合写颜体呢?

其一颜体楷书总体给人宽博雍容大气的感觉,笔法严谨,章法讲究,因此理性因素强。行笔上铺锋裹锋行笔,按中有提,以按为主。中楷、大楷居多。因此需要较大腕力甚至臂力乃至全身力,而书法的力不是蛮力而是一种气催生的柔中带刚之力。这种特点决定了学习者需要很强的控制力和一定的基本功,因此对于现在不能天天拿毛笔书写的人来说,显然不太适合小孩和初学者,更适合有些书法功力的成年人来学习。不合适写勉强写,终会落下僵化无神的俗病。

其二颜体楷书笔法森严,端庄大方,但整齐划一。颜体书法的三个阶段尽管有总体的一致性,但其中的差别也显而易见。因此学习者在临习前应该读懂所学对象的形神特征,尤其是神采方面应该有所悟得,了然于胸,再下笔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很容易写成状如算子的工艺美术字。

其三颜真卿行草书字迹留下不多,最主要的就是“三稿”,即《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祭伯父文稿》,具有很强篆籀行笔的特点,因此学习时除了有颜楷的基础外,最好应该有些篆隶书的基础,方能更快地入手。

其四借鉴历代学颜体的高手也是一种捷径。历代学颜者高手如云,五代的杨凝式;宋代大书法家没有不受颜体影响的,例如苏东坡、黄庭坚、蔡襄既学颜的楷书,也学其行草书,米芾主要学颜的行书;明代亦如是,如董其昌、王铎、傅山等等,尤其是王铎与傅山,将颜体楷书融入大尺幅的行草中,开创了行草书的大开大合的新面貌;清代的尹秉绶则将颜体的精神化入隶书的创作中,开创了整肃宽博的新隶书风格;清代何绍基也是活学活用,将颜体融入篆隶中,开创天女散花的行草新风尚。学颜体楷书较好的有:翁同龢、钱沣、谭延闿、华世奎、楚国南等等。以上都是学颜成功者,各取所需,都值得借鉴学习,或者从思路上学,或者直接临摹,都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最后当然还应回归到颜体本身,毕竟学习源头,才能使获得活水,滋润出自我书法的参天大树来。

杨凝式书法

其五学习颜真卿的品行。书为心画、字如其人是书法的真谛。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颜真卿的书法风格不仅来源其技法的锤炼,更来源于其完善的人格和大义凌然的行事方式。由此学习颜体者当然也应学习其品行,反过来说学习颜体也可以促进学习者品行的改善,最终达到人书合一、人书俱老的高境界。

尹秉绶隶书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