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帖教你看懂米芾书法

文/彧白 三余书社签约书法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前面的一篇文章我们以欧阳询的书法为例,从笔法险绝、结构险绝、重心险绝几个方面谈了一下书法中的险绝之美。

有很多人发来评论,说欧阳询写的时候没有想这么多,我想说的是,欧阳询写的时候当然不会想这么多,王羲之写的时候也不会想太多,什么笔法与结构的险绝,通篇的墨色变化,气韵变化,他们并不会刻意为之。

这种用笔与结构的变化对于大书法家来说早已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就好比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手札。

但是当你真正去读帖的时候,这些分析是必不可少了。

我们在专栏中对于欧阳询九成宫中的100个字进行了精讲、精析,这种精讲的细致程度,是之前从没有人做过的。喜欢欧楷的朋友可以看书社的专栏。

下面开始讲解米芾的《紫金研帖》,这边文章建议有一定的书法基础的朋友阅读。

先上图,这就是米芾的一个手札,写的极为精彩,叫做《紫金研帖》,为什么今天要讲这个帖呢?因为昨晚就写这本帖,有了些心得,拿出来分享一下。

这本帖说的是苏东坡跟米芾的故事,苏子瞻借了米芾先生的一个砚台,叫做紫金砚,砚台很宝贵,后来苏东坡死的时候,就想把这个砚台带到自己的棺材中去,米芾听了赶紧奔了过来,说道,此砚足可传世,不能随之入土啊!这就是这本帖的由来!

我们看此帖的前两行,第一个“苏”字用笔轻盈而风流,如蓝圈所示,一般人饱沾墨之后,第一笔往往写的比较粗重,而米芾反其道行之。在第二字的时候加重用笔,第三字更重,第四字最重,如红色圈所示。待到第五个字的时候,从上面三个字的紧收状态到最后一字的放逸状态,尽显变化之能事。当代有些书法家将字写得状如算子,乍一看很漂亮, 但禁不起细品,从而失去了书法的韵味。

第二行,“紫”字收,且起笔高于右侧的“苏”字,此又为一变,下面“ 金”字放,“研”放,“去”收,到了“嘱”字,字间疏密的安排很精巧,中间三横米芾做了一个变化,整个字将以上部分托起,形成一个整体。“其自”二字为一个字组,对应于右边的“吾”字。

将“入”字处理的如此大胆,扁而平,这种写法来自于苏东坡,宋人书法之间是相互学习的,而苏东坡乃是一代书宗,为当时人法之。

到了下面的“棺”字,出现了左重右轻的变化,“吾”字与前面写的吾字形成生动的对比,两者皆为放逸之态,但收放之势各有不同。“得”字在这里写的极为精彩,左右笔画构成“朝揖”之态,这种结构的变化在欧阳询36法当中,有过详细介绍。最后三个以势态相连,结为一体。

左边的“敛”字,左低右高,极尽变化,“传世之物”四个字写的很有气势,字入其文,下面“岂可”也将这种情绪的递进写了出来。

米芾的字多有神来之笔,比如这两行的中的“与”字,“清”字,就像跳动的舞者一般。到了“圆”字整体势态向右下移动,“明”字继续延续这种势态,继而是“本”字,最后“来”字,下面这四个字整体向右下方摆动,这一列的势态从平正跳动到右方,左边的一列也是如此,这就是章法之变。

最后三个字极尽放逸之态,其用笔之放纵,想法之诡谲,风樯阵马之势,是后来人所难以企及的境界!

文/安伟波,号彧白,喜经史,好金石,余事书画,三余书社签约书法家

,書理,转发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