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苏轼思念弟弟,写下一首千古绝唱,堪称最著名的中秋词

中秋佳节是个团圆的日子。共赏明月,同吃月饼,这是团圆佳节的标准配置。中秋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文化符号。无论身处世界的哪个角落,无论身在哪里,思念都是相同的。特别是身处他乡的游子,这个时刻对着月亮思念远方的亲人,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从古至今文人们对于中秋的感受都是相通的,于是他们留下了大量关于中秋节的诗词,这些诗词给现在的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所有中秋节诗词当中,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当属苏轼的《水调歌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来到宋朝,来到苏轼的那个中秋夜晚,和大文豪一起思念亲人,一起感受千年前的中秋节夜晚。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水调歌头》实在太经典,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此词是苏轼在中秋节怀念弟弟苏辙所做。词前的小序说明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丙辰中秋是公元1076年,此时苏轼在密州做太守,这一天正是中秋节,他一边赏着月亮一边饮着酒,就这样一直到天亮,因为思念弟弟苏辙写了这首词。




词中苏轼仿佛让情感插上了翅膀,在天上人间自由翱翔。结合苏轼一贯的豪放洒脱的风格,让这首词既有浪漫情怀又有激情豪迈。上片望月,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月亮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这种疑问屈原和李白都曾有过。屈原曾经写《天问》,而李白也有《把酒问月》。李白曾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里苏轼化用了他的句子,变成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相对于李白的缓和,苏轼则更加豪放不羁,因为他的梦想是飞往月宫。于是继续向天发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从明月诞生的时候到现在不知道过去了多少年,如今的天宫又是什么时节呢?




后面苏轼更加大胆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想要乘着清风到天上去,但是又恐怕天上的琼楼玉宇太高,受不住天上的寒冷。其实对于苏轼来说,人世间有许多的不称意不满意,只是想要摆脱这种烦恼,于是就有了一种想要到天空中过逍遥自在生活的理想。比如苏轼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也有这样的想法。
但是理想终归是理想,还是要回到现实中的,作为人类的苏轼还是更爱人间的生活,于是就有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上高寒的月宫中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这里和李白的《月下独酌》所写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也是有相似之处的。




​下篇开始抒情,思念弟弟苏辙。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了人间的离别,想到了人生的无常。月亮转过朱红色的阁楼,低低的挂在了窗户上。照着早已没有睡意的自己。月亮本来是不应该有什么遗憾的吧,但是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变圆呢?这里的苏轼将所有的怨念都给了月亮,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终于说出了一番宽慰自己的话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这句话还是能看出来苏轼对人事的达观态度,同时对未来还是寄予了希望,正是因为月亮有团圆的时候,所以人也有相聚的时候。这句话从自然到人情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苏轼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是希望这世上所有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王勃曾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张九龄也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其实这几句诗和苏轼的这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是相互呼应的。虽然苏轼有对亲人的思念和对自己现有生活的不满和悲伤,但是,仍然还是保持了一种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不仅表达了对弟弟苏辙的怀念,也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了美好的祝愿。




苏轼的这首词可以说是中秋节的代表,许多人在这一天都会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深感“明月几时有”;领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这首词构思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成为了中秋节的绝唱。从开始的虚幻缥缈,到后来的意境高远。苏轼一生坎坷,仕途不顺,但是他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从来不曾减少,即使遭遇贬谪,身处危难仍然对生活还有希望。这首《水调歌头》中包含的积极情绪和心怀苍生的大爱一直持续影响着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也许我们不会深刻的感知人情冷暖,饱经人世沧桑。可是我们应该有一种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态度,敢于相信和追求幸福人生的梦想。生活也没有十全十美,所以应该顺应接受,从容面对,心怀希望。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值得我们深思。中秋节就要到了,你想到了哪些诗词呢?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