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书法放大10倍欣赏

苏轼是一位诗书画文的艺术全才,也是中国文人当中的佼佼者。然而,苏轼的文艺成就并不算太高。比起屈原,陶渊明,李白,白居易等人稍有逊色。有句话说的非常好:“字不如文,文不如词”。苏轼的词是最负盛名的,流传的经典之作也比较多。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行书。纸本。诗一首。约书于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 纵30.7厘米,横45.3厘米

释文:

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人将蚁动作牛斗,我觉风雷真一噫。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大朴初散失 浑沌,六凿相攘更胜败。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君知五蕴皆是贼,人生一病今先差。但恐此心终未了,不见不闻还是碍。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 险怪。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

苏轼是文学史上的巨匠,其中最突出的成就莫过于,苏轼精神文化方面的成就,他将文人士大夫心中隐逸与入仕的内心矛盾有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出来,并到了制高点。

毫无疑问,苏轼是爱国的、胸怀壮志的文人,然而他的身世遭遇却给他生动的上了一次官场斗争课,他直言进劝,关心民众,他所上任的官职和管理的地方都会受到百姓的爱戴,这一切都让其他官员大为不满,他反对王安石疾风暴雨般的变法,认为这种变法初衷虽好,可执行起来却是另回事,遭殃的还是百姓。但皇帝仍然支持王安石变法,王安石为排除异己,将苏轼调离京师,再经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苏轼用诗词不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悲叹的遭遇,更不是消极避世的精神态度,而是经历风雨后的泰然处世、豁达开朗的价值观。这才是苏轼对中国文化与历史最重要的贡献。

无论是陶渊明,还是李白等人,多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和消极避世的态度,虽然苏轼实际上也相当于归隐,也相当于隐士,因为苏轼在官场已无容身之处,他只能归隐,游于山水。

但是他的退避是不得已,退避之后更是思考人生和社会,思考的不再是政治和官场,而是整个世界和自然,对人存在的意义,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若不是苏轼始终保持进取和阳光的心态,怎会有如此思考呢?

苏轼认为世界万物皆有其价值,皆有永恒不变的真理等着我们却探索,就看你有没有发现这些价值的眼睛和思维。

这些话更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思考,他感叹的是人类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

苏轼什么都不怕,曾经的挫折不过是一场烟雨。

如此种种,苏轼追求的是朴实无华、平淡自然的审美情趣,一种即使被迫隐退也要潇洒一世的人生态度。

与古代文人一样,退避官场后,便只能寄情山水和书画,其书法在宋代应该算是顶尖水平,其扁扁的字形结构也许是苏轼内心最真实的反映,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心中的苦闷。

,说苏轼文艺成就不算太高的,你确定自己懂文艺?整个唐朝,除了李白和韩愈,有谁可以和苏轼比文才?至于书法绘画,不好意思,上述两位都差远了。,坡公诗书画辞文为千年第一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