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米芾,这是最好的字帖!

这几年,喜爱米芾书法者众。我的《破解米芾书法密码》一书出版后,常有书友咨询我,学习米芾书法从哪儿入手?





字字遒劲而生动的米芾《方圆庵记》



窃以为,初学者,宜从《方圆庵记》入手。有一定书法基础者,则可从《蜀素帖》或者《苕溪诗》入手;亦可从手札入手。但手札多且风格差异比较大,学习起来难度更大。



作为“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其书法以“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书风和变化无穷的笔法吸引着大量的“粉丝”。他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墨迹和碑刻。这些作品风格各异,精彩纷呈,为学习书法,上追魏晋的提供了大量临摹、研习范本。




▲选自《米芾方圆庵记临习图解》一书


《方圆庵记》 系米芾的早期作品。杭州龙井山有一方圆庵,乃北宋驻锡寿圣院高僧辩才之隐居处所。北宋元丰六年(1083) 四月九日, 杭州南山僧官守一法师到龙井寿圣院辩才住所方圆庵拜会辩才,二人讲经说法,为此,守一写了《龙井山方圆庵记》一文,以示纪念。释守一前往龙井方圆庵拜会辩才,两位法师围绕着方圆庵及庵名由来等话题, 谈古论经,十分投机。为此,守一特撰《杭州龙井山方圆庵记》以为此行之纪念。是时,恰米芾游宦杭州,任观察推官,虽刚过而立之年,但其书名已盛。守一向米芾索字,米芾拜读此记后“爱之,因书”,由陶拯刻石。 



米芾书此记时33岁。此作书法腴润秀逸, 潇洒俊发, 有晋唐风度。清李宗瀚跋《方圆庵记》拓本云: “此《方圆庵记》书于元丰六年癸亥,米芾才三十三岁, 正专学晋人之时, 所以运笔能控引王(献之) 、羊(欣) 。其他诸帖每以奇气掩其古法, 求如此逗露机缄者不多见也。”据《金石萃编》记载, 原碑高五尺六寸五分, 广三尺五寸七分。凡十七行, 每行四十八九字。书法、摹刻应当作于同一时期, 即元丰六年。此碑明代中期已毁,有宋拓善本存世。




▲《米芾方圆庵记临习图解》,左字帖右解读 



我认为,该记之所以适合初学米字者,有一下几点理由:



其一,笔法出处清晰,以王羲之笔法为主。绝大部分字用的是“一搨直下”笔法。这种笔法是王羲之在行草上对前人笔法的一种提炼,强化了起笔和行笔的方便。笔尖直接入纸,入纸后再根据笔锋入纸的角度,进行调正,进入中锋状态,然后提笔而行。这种起笔与笔势别于“篆籀绞转”。在行笔中,因为起笔储足了快速行笔的笔势,所以行笔直接。此作中的大王笔法比较清晰。




▲《米芾方圆庵记临习图解》,左字帖,右解读



其二,结字来源清晰,多自《集王圣教序》和颜真卿、欧阳询中出。沈鹏《米芾行书简论》说: “其结体与圆劲转折处很像《集王圣教序》。”细观此作,其中不少字直接集自圣教序,如“而”“盖”“相”“内”“者”“成”等,可谓不胜枚举;有的字的空间留白之法亦是明显打着《集王圣教序》的烙印。此作总体上看结字比较宽博,与米芾中后期结字以内紧为主的特征不同,大部分字的结字带有颜真卿的宽博特征,有的字也直接取法颜楷,只有很有少量的字结体带有欧阳询瘦长紧结的特征,如“用”“事”等字。临写此作,可较为清楚地看到米芾集字之法,对初学者来说很有借鉴作用。



▲《米芾方圆庵记临习图解》,左字帖,右解读



其三,行气贯通法清晰。此作字势摇曳,行气贯通上用的是单一中轴线之法。比较适合初学者。行气的贯通是初学书法者的一大门槛。作为行书,行气贯通,一般有单一中轴线贯通法和复合中轴线贯通法。笔者在《破解米芾书法密码》一书中有具体分析。单一中轴线贯通法,即每行字的重心基本上在一条中轴线上,每个字的字势可以左右敧侧,但重心不离中轴线;复合中轴线贯通法,即每行字有多个中轴线,一般以两三字、三五字一组形成一个小中轴线,然后或者平行或者相交,形成错落有致之章法。这种办法比较复杂,在米芾的手札中很常见,但学起来比较难。而《方圆庵记》主要采用的第一种方法,虽然中轴线单一,但很多单字的中轴线则是多变的,对初学者来说,学起来比较容易。



▲《米芾方圆庵记临习图解》,左字帖,右解读



其四,习气少。由于是米芾早期作品,以集古字为主,所以米芾后期的一些习气比如结字偏紧、有些竖钩弩势过强等还没有形成,可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其五,字口清晰,笔法清楚。《方圆庵记》刻手陶拯在当时应属于名匠, 其刻工精良,起笔收笔或藏或露,或切或裹,行笔提按,丝毫毕现,细微之处丝丝入扣, 如同作者以笔蘸白垩在漆板上挥写一般,完全表现出米元章书法之神韵与气势。



作者张其亮是中国书协会员,山东书协楷书委员会副秘书长,首届全国临帖作品展获奖者。其潜心研究米芾书法技法多年,出版了《破解米芾书法密码》受到米粉热捧。如今讲以学习笔记的形式出版的《米芾方圆庵记临习图解》一书,亦备受好评。


来源:书法名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