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奇人杨维桢,宽厚放达,他的行草书“点画狼藉,有乱世风”

杨维桢,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浙江诸暨人。他和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桢自幼颖悟,能”日记文章千言”,读书勤勉,少时游学甬东,又增长了见识。除了绘画、诗文、音乐、戏曲等方面有极高的建树外,他的书法标新立异,“点画狼藉,有乱世风”。

杨维桢

杨维桢为人宽厚,与人交往,从无猜疑之心。对出身贫贱而有才德的人,礼之如师长;对无才德的人,则即使是王公贵族也白眼相对。素来乐善好施,不记人小过。特别是对学有长进的青年人,只要是出了美文好诗,即使只有一篇,也一定会亲自批改,还把这些诗文粘贴到墙上,以供来客欣赏。这样一个忠厚长者,自然受远近的乡亲们称道。

杨维桢《竹西草堂志》局部 下同

有人说杨维桢是“文章巨公”、“诗坛领袖”、“行草狂怪”,可谓奇人一个:

写文章则“如日月之丽天、江河之行地”;

最妙的是,杨维桢于音乐的造诣也极深,首创了“西湖竹枝歌”,还特别善吹铁笛,”铁笛道人”的雅号由此而来;

杨维祯的诗歌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

杨维桢的书法亦如他的诗一样,讲究抒情,尤其是他的草书作品,显示出放浪形骸的个性和抒情意味。他的传世作品中楷、行草诸体皆备,功力深厚。不过杨维的传世墨迹也就十多件,大多是其50岁后所书,故无法探求到他早年时学书的来龙去脉,大致看出他追溯汉魏两晋,融合了汉隶、章草的古拙笔意,又汲取了二王行草的风韵和欧字劲峭的方笔,再结合自己强烈的艺术个性,最后形成了他奇崛峭拔,狂狷不羁的独特风格。

杨维桢的书法可谓“丑书”,但他的书法可贵之处在于创新,与赵孟頫平和、柔媚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吴宽称其书有”大将班师,三军奏凯,破斧缺笺,倒载而归。”之势,他晚年的行草书,狂放雄强,显示出奇诡的想象力和磅礴的气概。

字如其人,如同他的行草书一样,杨维桢性格狷直,行为放达,导致仕途挫折,但他并不以此为意。杨维桢中了进士,做了类似县尹、盐场司令之类的小官,后来因冒犯了丞相达识帖睦迩而徙居上海。于是他一边与天下文人墨客切磋诗文,一边周游山水,头戴华阳巾,身披羽衣,或坐于船上吹笛,或唱歌,酒酣以后,婆娑起舞,真是神仙般的啊!就连朱元璋亲自派人奉印登门召他编纂礼、乐书,也被他婉辞。

杨维桢的草书《竹西草堂志》,约作于1349年,主要内容是以两三个人争辩着引出“竹西”之号的来历,抒发了杨维桢对隐逸之士的推崇。他的书法清虚灵动,隽逸潇洒,作此书时他大约53岁,和他晚年豪迈不羁的书风大相异趣,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有雅兴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现场一览真迹。

毕竟杨维桢倡导一个人的诗品、画品、书品与人品统一,认为书品无异于人品。看到他的行草书,你凭直觉感受杨维桢是怎样的一个奇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