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书法《盛制帖》艺术赏析(大图)

米芾《盛制帖》,行草书墨迹,纵27.4厘米,横32.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约元丰五年(1082年) 1. 此为致蔡肇书札。 2. 蔡天启(蔡肇),润州丹扬人,尝先后从王安石、苏轼学。 3. 此帖为元丰五年赴金陵幕,会主者谪去,因见王安石之时。此时天启正从荆公读书于钟山也。此处主者乃指刘庠。故知此帖乃米黻书于金陵,而时正为元丰五年。元丰六年(公元一○八三年),米芾因刘庠之荐引,而往金陵拟谋「从事」之职。[1],遂告落空。此时正值王安石谪居金陵钟山,米芾以诗文贽见。介甫于人向少称许,然于米氏诗文却颇赏识[2],并与之共论书法[3],米芾于观赏王荆公书法后,鉴别出其所受唐代书家杨凝式之影响,王大为叹服,谓「无人知之」[4]。此时米芾年仅三十三,然其惊人之鉴赏能力,业已显现。

另米芾死后,其「墓志铭」之作者蔡肇,亦于此时相识,盖蔡乃王之门人,时正在帐下。补:刘庠,宋颜子,字希道,中进士第。英宗求直言,庠上书论时事,除监察御史里行,帝不豫,储嗣未正,庠疏颖王长且贤,宜使日侍禁中。神宗立,迁右司谏,历知开封府,王安石欲见之,竟不往,奏论新法,不附安石。元佑初加枢密直学士,知渭州卒,庠有吏能,淹通历代史,安石称其博。

米芾书法《盛制帖》艺术赏析(大图)

释文:盛制珍藏,荣感。日夕为相识拉出,遂未得前见。寒光之作,固所愿也。一两日面纳次。黻顿首。天启亲。

艺术赏析:

1. 因是信札,所以风骨超逸,通帖观之,行草相间,愈写愈见精神。

2. 首行起始,出之以行书,接着以草为主,行笔迅猛而带涩势,圆劲流畅而不飘浮。写至款字「黻顿首」处,此时笔锋上的墨已不多,行笔意如游丝,亦如粉蝶戏花,蜻蜓拂水。然而事虽言明,意犹未尽,空纸尚在,遂又笔酣墨饱,纵情挥洒。直至「天启亲」三字雄立乃止。其癫狂怪癖,纵情肆意之态如在眼前。

3. 细观整幅作品,第一行与后三行的字体不一致,「盛制珍藏」四字展露此作品给人的感觉应是向外伸展但带有些刻意笔触;而「荣感日夕」以下却有信笔写来,连绵一贯到底之流畅感,越写越畅快,至最后款字「黻顿首」一笔带起,末笔往上一挑,附加一点,使整幅作品意更饱满,气不外漏。虽然首四字给人庄重,小心翼翼之感,但「荣感日夕」四字调和了上下的意态,由慢而快的速度,把米芾信手执笔意犹未尽的心情表露无疑,更潇洒写出「天启亲」三字。后有董其昌跋:「老米此尺牍似为蔡天启作,笔墨字形之妙尽见于此。」

4. 整体言之,此帖竦瘦节体尚多,意态奇出。

该文章所属专题:米芾书法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