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脉·书坛巾帼:管道升

书脉发展传承至元一代,出现了赵孟頫这样独一无二的大家,以一手遒媚秀逸、精彩绝伦的“赵体”书影响了整个书坛,甚至后边的明、清两代。而与他并肩而立的夫人管道升,亦是一位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奇女子。在书坛上,她是与“书圣”王羲之的女老师并称于世的“书坛二夫人”之一;画界中,她亦以一手别具风采的墨竹惊艳于世;她的诗词亦清新脱俗,以一首别出心裁的《我侬词》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动人的笔墨,而他们的爱情也因此为人称道,传为佳话。

书坛巾帼管道升

管道升的生平轨迹,在之前介绍赵孟頫时,我们已有大体了解。管道升生于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的吴兴德清(又一说为上海青浦),他们老管家相传是春秋时期管仲的后人。管道升她爹管坤是以博学任侠而闻名乡里的“管公”,管公一生无子,只好把两个闺女(管道杲与管道升)当儿子培养。去他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我老管家的女儿,就是要才貌双全才好。

长期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熏陶使得管道升自年少时就才情过人,乡里皆知道这家姑娘的品貌才情,前来说对象的也不少,但管父对女儿的期望高呀,这挑来挑去就挑花了眼。再加上适逢宋元易代,局面比较混乱,姑娘家的婚事自然就耽搁下来。根据史料的记载,管道升竟足足拖到28岁才和自己的“真命天子”——已经36岁的大龄青年赵孟頫喜结良缘,两个人还都是头婚,也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了!

赵孟頫

管道升之所以能和“老光棍”赵孟頫走到一块,离不开二人的一段“画竹奇缘”。众所周知,才女管道升绘画一绝,墨竹梅兰这些物事都是她的画中常客。这里头,又尤以墨竹最为精绝。她绘的墨竹广为世人称颂,也常被佛寺求去,挂在壁上示人。相传南宋灭亡后赵孟頫闲居吴兴的十年中,曾到附近的佛寺游玩,无意中看见管道升所绘的修竹,对这位才女心生向往。于是将自己觉得满意的书法作品精心装裱起来,作为礼物带到管府,希望能换得对方的墨竹图。有的书友看到这可能想,这老赵可真抠,去“老丈人”家串门也不多拎点鸡鸭鱼肉什么的,随便写两个字就打发了。其实当时文人相互拜访,带上自己的墨宝前去恰恰是最为高级的一种礼仪。何况当时赵孟頫是吴中出了名的才子,他的字,无缘人怕是千金也难求的。果然,管公一看见他的墨宝,便心生欢喜,再看看赵孟頫这小伙子(老伙子)长得丰神俊朗,跟仙子似的,马上就在心中将他视作了女婿。之后赵孟頫想求的墨竹图自然由管道升亲笔绘制,赵孟頫得到画后,再给管道升所绘墨竹作赋。一来二去的,两个文艺青年就这么谈起了恋爱。

成婚之后,两个志趣相投的人过上了琴瑟和鸣、诗词书画的日子。一直拒绝元朝抛出的橄榄枝的赵孟頫,也终于携妻管道升同赴大都。他的志不在做官,却惟愿自己的艺术能够流传后世,有了志同道合的妻子之后,他就更加的坚信这一点。因此,二人选择了共赴大都,去把自己的作品,带向那个更繁华的地方。

当然,虽然有宋入元的文人不在少数,但由于赵孟頫的身份比较特殊(毕竟也是个挂名宋朝皇室宗亲),却委身做了蒙古人的官儿,为此也没少受时人议论诟病。管道升对此倒是很豁达,她所作四首《渔歌子》词就充分表达了那种“权力于我不足贵”的心境:

“其一遥想山堂数树梅,凌寒玉蕊发南枝。山月照,晓风吹,只为清香苦欲归。

其二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回去云水边。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

其三身在燕山近帝居,归心日夜忆东吴。斟美酒,烩新鱼。除却清闲总不如。

其四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渔歌子》的词牌原创为唐朝诗人张志和。这个名字你可能并不熟悉,但是他的《渔歌子》你却一定读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而管道升的这几首《渔歌子》写得虽然浅白如话,但非常的清丽淡雅,很切合渔歌子的词风,也反映出他夫妇二人内心深处的归隐之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管道升的爱国之情甚至比丈夫赵孟頫来得更为浓烈。这个女子曾在题竹图上写过“宋室山河多少泪”这样的句子,可以视为她内心深处民族气节与傲骨的象征。当然这个事或也从另一个侧面放映出,有元一代的文字狱倒是不怎么严重。这题词要是搁到文字狱严重的时代,怕是要出事的。

《渔歌子》

赵孟頫说管道升是天才,“不学诗而能诗,不学画而能画,得于天然者也”。管道升一生艺术成就是非常高的,绘画方面,我们上文已经提到了,管道升偏爱竹、梅、兰等清新物象,兼工山水、佛像。她笔下的竹,有文同之风,劲挺有骨兼具秀丽之姿,“笔意清绝,颇有韵味”,名靡时世。嫁与赵孟頫之后,她在画竹上借鉴了几分赵孟頫的坚劲有力,其竹与赵孟頫的画作更为神似,甚至有的地方“傻傻分不清楚”到底出自谁之笔。

管道升绘的竹

管道升和赵孟頫的大儿子赵雍,也是当时有名的书画大家。虽然赵雍的书画才艺不能说完全得自于他母亲管道升,但正是管道升的早期教育替他从事书画艺术打下了基础。受此影响,管道升的儿女赵雍、赵奕,以及孙子辈的赵凤、赵麟等都是有名的画家,当然成就最高的还要数她的外孙王蒙,他是元代四大画家之一。可见管道升、赵孟頫两口子为当时的绘画事业作出的贡献了。

赵雍

无独有偶,这一家子的书法也是个个精通,元仁宗曾特意命管道升书写了《千字文》一卷,并敕令玉工琢磨玉轴,送到秘书监装裱收藏。又让赵孟頫也写了一篇,结果赵孟頫用六种字体写就,也就是现在我们好多书法爱好者常临写的《六体千字文》,接着又让他们的儿子赵雍也写了一卷,将他们一家三口的墨宝收藏在一块,兴高彩烈地说:“瞧瞧!我朝有夫、妻、子都是书法大家,我大元朝多么的威武!”

虽然元仁宗这事做得有点装点皇家门面的意思,但本身却是对管道升一家的艺术方面拥有造诣的承认和称赏,所以在元朝时虽然按民族分成四等,但赵氏一门在当时的地位还是很高的,1317年,元仁宗册封赵孟頫为魏国公,册封管道昇为魏国夫人,“管夫人”的世称,即源于此。不了解管道升的人可能会嘀咕,管道升这么厉害,都是托了她老公赵孟頫的福。但要注意,后人提起她,叫的是“管夫人”,而非“赵夫人”。这是非常难得的。

书法上,管道升受赵孟頫的影响非常深。管氏笔画遒媚圆润,点捺转折都似赵法,飘逸脱俗是其个性,结体妍丽飘逸,端庄华贵,世人为之称颂“管夫人作书,寸绡片纸,人争购之,后学为之模范。”《顶相帖》是管道升为数不多的传世真迹之一,在这件作品里,管道升的字形匀整稚拙,行笔圆润,夹杂方笔,明显带有赵孟頫书作的气息,充分展示了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也彰显了管氏的书法魅力!

管道升《顶相帖》局部

翰墨词章上,管道升亦是显现出过人的天分,一首《我侬词》成为表达夫妻伉俪情深的千古绝唱: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

情多处,热如火。

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

再捏一个你,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这首词中的“你侬我侬”应该是吴地方言,也就是管、赵两口子的家乡话。词中的语句非常口语化,简直就如同日常夫妻的对话一般,但其中至死不渝的深情却让赵孟頫深为感动。管夫人用泥人作比喻,叙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无间,表示要夫妻二人“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这首词也同才女卓文君的《白头吟》一样,传为千古绝唱。

管道升嫁与赵孟頫,既是赵氏门庭兴盛的开始,也是元代文学艺术繁荣的开始。世间女子,往往站在成功男人的背后。却极少有如管道升这样,和丈夫并肩而立,以自己的才华惊艳着这世间的。她不必借他的光芒,她自己就是光芒。

下期预告:

下一期文章将为您带来

“中华书脉·湮灭于历史风尘的顾岩寿和那些辉煌一时的书院 ”

本文已在本心书法APP中发布,

各大应用市场搜索“本心书法”即可下载。

微信搜索“本心视界”关注订阅号,获更多书法资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