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遗珍 第9集 “大清国宝”之谜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试试

史海遗珍 第9集 “大清国宝”之谜

印,代表着信用,也代表着权力。乾隆十一年(1746)对清宫交泰殿所藏的以前皇帝所做的宝玺进行了整理,从中挑出了25方,即“二十五宝” 作为皇帝的象征。

御珍堂收藏一些名贵印章,有明代文人刻印的开山鼻祖—文彭的青田灯光冻印章,有清宫二十五宝中的带掐丝珐琅底座的“大清嗣天子宝”金印,有嘉庆皇帝“俯寻周孔”七方白玉组玺,有道光皇帝的碧玉蹲龙纽四章,但最让人诧异的是这方“大清国宝”金印。宝,帝王的印信。《康熙字典》解释:古代天子诸侯以圭符信,至秦始有皇帝信玺,唐改曰宝。“大清国宝”应是大清国国家之玺。

“大清国宝”通高20厘米,纽高9.3c厘米,面13.2厘米见方。中空。含金量达52.97%。重6000克。盘龙纽方形玺。龙首形象极其威严,凸显大清国的霸气。这种盘龙纽造型的印玺清代极为罕见,乾隆时期承“纪恩堂”印的紫檀木宝匣上雕有如出一辙的盘龙纹饰。

印面镌“大清国宝”篆书阳文。无使用痕迹。四面饰掐丝珐琅工艺,以蓝色珐琅为地,色彩纯正,另填黄、蓝、大红、白、绿等珐琅釉,并施乾隆年掐丝珐琅上特有的以镪水熔金练成的粉红色彩。四周呈海水江崖云龙纹。这种纹饰在“大清乾隆年制”阳文款的掐丝珐琅暖砚盒、笔架、水呈上都有应用。

由于乾隆帝的酷爱,乾隆朝掐丝珐琅工艺达到顶峰。掐丝珐琅又有铜胎掐丝珐琅、金胎掐丝珐琅之分,其中绝大部分为铜胎掐丝珐琅,金胎掐丝珐琅凤毛麟角。掐丝多用铜丝,少用金丝。

“大清国宝”掐丝细腻娴熟,工整流丽。所掐金丝光亮如新,有金碧辉煌的效果。从材质,体积,造型,工艺,清代皇家任何一方印玺无法与之比肩,堪称极品。

无独有偶,如今北京故宫也存有一方“大清国宝”。木质交龙纽方形玺。面11.6厘米见方,通高9.8厘米。字体与御珍堂收藏的“大清国宝”完全一致。

那么,故宫的木质“大清国宝”与御珍堂的金质“大清国宝”是什么关系?木质“大清国宝”难道是清宫造办处提呈给乾隆帝审核的样章?这两方章为何清宫档案里都无记载?清代究竟有无国印?金印又是如何流失民间?留给人间都是谜。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