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唐寅的亲家,才40岁就去世了,他的小楷又仙又美

明朝的王宠,是一位极有才华,生命却非常短暂的书法家。他是吴县人,别号雅宜山人,后人又称王雅宜。他的一生,可以说,虽然短暂,却很绚烂。

王宠

王宠书法初学蔡羽,后按照晋唐的规范,楷书师虞世南和智永;行书学王献之,融会贯通。王宠尤精小楷,简远空灵。书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并称。何良俊评论其书法:“衡山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盖其书本于大令,兼人品高旷,改神韵超逸,迥出诸人上。”他的生命停留在40岁,不过,王宠的传世书法作品倒挺多的。

王宠小楷《游包山集》局部 下同

王宠小楷《游包山集》,体现明代小楷的神韵,又仙又美。最适合钢笔临写,爱好书法的朋友,抓紧时间转走不谢。《游包山集》让人越看越想看,人仿佛不自觉地随着王宠一起游览包山。

王宠的确是一个极有才气的书法家,但也很不幸,不仅早逝,一生仕途也不是很走运,八次应试,都不曾榜上有名,仅以邑绪生被贡入南京国子监,成为一名太学生,世称“王贡士”,又称“王太学”。

除了《游包山集》,王宠的小楷《南华真经》字体小且多,也能写的一笔不苟,有书卷气,略似文征明,但比较含蓄。就连梁启超都忍不住在这幅书法题跋:“吾常谓雅宜山人书有仙道气,远在文待诏上。”

王宠和唐寅是儿女亲家,王宠的儿子娶了唐寅的女儿,风流又落寞的唐寅和老实巴交的文征明一直是好朋友,不知道是不是这层关系的缘故,王宠也和文征明关系很好。

王宠的小楷得力于钟繇、二王、智永以及虞世南等诸名家。所作小楷高古典雅,拙巧相生,动静结合,有清淡隐逸之趣。其巧处则体现在笔法上,整体显现寓出巧于拙的风格。其小楷结构扁阔,蕴含隶意,很质朴;其转笔多圆润,又给人以温柔敦厚之感;他的小楷撇画缩短的处理,却又使人产生了视觉迷离的审美感受,给人留下了无限可供想象的空间。

可见王宠书法天赋真的很高,只活到40岁,太可惜了。虽然王宠不属于“吴门四家”,也不是“吴中四才子”,但是他确实是明中期书家的主力。若非英年早逝,明朝书法第一的帽子戴到他头上,也未可知呀!

我们在提起王宠的时候,常常遗憾他的早逝,却遗忘他的早慧。有人说,王宠的书法,18岁就成了,这么说来,对惋惜王宠早逝人们也算是一种安慰。而文征明在这个年纪,确实连字都写不好。

明朝重科举,这时馆阁体应运而生,很注重书写,也就是卷面分盛行,写得一手好字,无疑是跻身官场的有利武器。也就是说,同样的文采,谁的字写的好谁上,颇有以字论高下的意思。文征明十几岁参加科考时,主考官就说他的字不行,至此,文征明才开始专心研习书法,一心仕途的文征明直到50岁多岁,还在参加科举考试。

对比文征明、王宠二人书法,文氏的小楷清雅秀美过之,而质朴敦厚不足。王宠的行书虽然缺乏魏晋的质朴感,而他的小楷却非常有魏晋的味道,这得益于王宠的临摩功夫。

在1527年,王宠34岁这一年,风华正茂的年纪,他临了前世大书家的很多小楷,上至钟王,下至颜柳,前前后后有10篇小楷,此前王已在书坛已经驰骋多年,是个老江湖,还能以谦卑的心态,临摹前人,说明他在精进书法的道路上,一直在往前走。这些临本,也是他学古生涯的一次完整梳理。

令所有人唏嘘的是,6年后王宠就将告别这个世界,那么按照王宠的去世时间反推,此刻王宠已是他人生的风烛残年了。王宠告诉我们生命苦短,又充满意外,我们唯一能做的大概是,珍惜韶华,让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极尽绚烂。

,啊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