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行书欣赏《悟阳子诗叙》附释文高清版

文徴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悟阳子诗叙》

《悟阳子养性图》由唐寅所作,画幅纵28.8厘米,横103.5厘米,水墨纸本。画中的顾谧端坐茅屋内一蒲团之上,遥望长空,神态自若。画中树石、溪流、小桥、人物等多置于左,笔墨较多,主人公在层层景物包围之中,似嫌迫塞,但作者将室内画成壁无一物,地上仅置一张小桌,使主人公周围留出一片余空;将树石等画于屋旁两侧,画面角度略低,使观者似站高处对室内情形一览无遗。尤其是画中主人公读书之余向室外遥望,头微仰,一副若有所思之态,人物虽小却极具神气,这种别出心裁的构图将主人公活脱脱从繁杂的画面中凸现出来。画右是开阔的河水向屋后缓缓流去,水面如镜,给人以疏朗、宽敞之感;远处淡淡数笔渲染,现出层层云气接连天际,笔简而意远。是对顾谧“优游泉林”、“ 悟真自适”的真实写照。画面疏密有致,层次分明,意境幽邃。

卷后有文徵明行书《悟阳子诗叙》,拖尾纸本,乌丝栏。长叙共570字,书法挺健端秀,体势流利苍劲。

悟阳子诗叙:前秋官郎中吾苏顾公,以制科入官,官法比二十年解归,于时,年甫艾服。人咸惜其去,谓其材之用有不尽也,而不知其用于中,以自益利者甚重,而无以外为也。公家崇明,越在大海中,不与辅邑比。既自解免,乃遂末杀世事,息气养心,以求充其所适,盖数年而有得焉。解悟超脱若游于真静圆融之境,而有蝉蜕污浊之想。于是曰“道固不外是也”,自命为悟阳子,谓能识其真性而不有所累也。於戏,公于此其真有所得哉!夫天下之理一,而用有不同,驰于外者失其中,守夫寂者遗其动。何也?道不可为限,而心之体不分,歧而贰之则病矣。广成子曰:“云气不待簇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盖病其学之不专也。而至道之妙乃在于收视反听窈冥昏嘿之间。故曰无劳尔形,无摇尔精,可以长生。以秦皇汉武之为,疲神极精,而卒之无益于得者,岂其聪明志虑有不及哉!淫之以声色,蛊之以功利,而所求为长生焉者,求以充其所愿欲而已。呜乎!其所为求之之具,正其所深忌而不可犯者,而致力焉,乌在其为能求道耶。凡今之人,求有以自养,而不能一置其用世之心者皆是也。公以未衰之年解脱世事,漠无所经而敛息之久,遂以有得是。是始其心曾不有是图也,惟其不为是图,是以熙恬冲溢,真静圆融自不容以不至。呜呼!彼疲神极精,卒莫有得,而得之者乃在于无所庸心之人,此有以见道不远夫人,而人之心不可歧而用也。使公敝于一官,而竭其用世之心,不知其所得,视今日何如也,此公所为自厚其中而无以外为也欤?一时知公者咸为咏歌其事,而余独衍其意为叙。而所谓悟阳云者,公自得之,余不能详也。正德九年岁在甲戌九月既望长洲文徵明书。

文徵明在《诗叙》中对顾谧的事迹稍加说明,除对其“年甫艾服”深感惋惜外,对其“解免”后“末杀世事,息气养心,以求充其所适,盖数年而有得焉”赞颂不已,还引证道家哲理,论述当时官场得失,层层阐述“无为”致道之理,赞许顾谧解官以“自厚”,“无以外为”的“息气养心”之超然思想。

附:文征明《悟阳子诗叙》全卷图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