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美的草书!王守仁 书《象祠记》附释文,值得欣赏

正德三年春,王阳明经过长途跋涉才至贵州龙场。这次贬谪对他来说是个打击,然对其思想的转变十分重要。龙场在贵州西部万山丛中,虫毒瘴疠,与苗裔为邻。王阳明在这种环境中独悟格物致知,乃以默记五经之言征之。

贵州宣慰使彝族土司安贵荣闻先生名,曾使人馈米肉,又重以金鞍帛马,俱辞不受。但请王阳明为象祠作记,却欣然命笔。黔西水西苗地有灵博山,上有象祠,这是苗族人禋祀之祠。王阳明以象祠之肇之渊源,抒发了一通风俗教化的道理。阳明为此文,文笔优美,文意深邃。该文收入《古文观止》。

王阳明书写本幅时只三十七岁,以草书书写,草法娴熟,笔力奔放昂扬,使转顿挫皆极有法度,字形变化多端,线条遒劲多姿,是王阳明传世草书的精品。

王守仁《象祠记》卷纸本草书30.9×700cm正德三年(1508)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象祠记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祀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余。余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遡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之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庳之祠。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庳。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我知之矣。君子之爱夫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祠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瞽瞍亦允若。瞍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底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周也。不然。周公之德。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倣于舜之封象欤。吾于(脱一是字)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是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脩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年弟守仁。

钤印:王守仁印阳明山人弘治己末会试第一人

赵尔萃跋尾(32.8×116cm):王文成功大楷笔力坚卓。天骨开张。大草则又转折自如。风神浏利。忆次兄处存一卷子。内有行楷及章草。各尽其妙。亦可谓能者无所不能矣。宣统二年(1910)傲来山民跋。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