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时期的隶书

清代初期,隶书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转机。不仅擅长隶书的书家增多,同时在技法上也开始拨乱反正,重新对汉代隶书进行了发掘和研究。清代初期隶书的代表人物有王时敏、戴易、郑簠、朱彝尊、万经等。



王时敏除绘画外,还擅长书法,尤其精于隶书。其隶书点画沉厚,字形严整。但其风格并未显示出汉隶古朴浑穆的气象,而是更接近唐人隶书的风貌,特别是用笔常常夹杂楷书笔法,结字喜欢用别体字,这些习惯更像是唐人隶书的习气。王时敏的隶书十分接近唐玄宗、史惟则等唐代书家。这大概是清初以前汉碑发现不多,学习隶书者眼界受到局限所造成的结果。戴易与王时敏接近,好用冷僻字,别体字。戴易的隶书风格也近于唐人。郑簠的隶书与王时敏想比,接近汉人,更有古意,结字的聚散高低错落,显示出郑簠对汉代隶书的深入理解与正确借鉴。郑簠的隶书还有两个不同于前人的特点,一是章法上采取字距宽疏,行距紧密的排列规律,而这一点,正是汉碑隶书的重要特征。二是郑簠的隶书作品中,来历不明的别体字、怪字很少见。,规范的字形结构使得其作品从容大方,富有书卷气。朱彝尊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因为好金石学的缘故,朱彝尊的隶书古意盎然。朱彝尊的隶书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标着清代书家对金石碑刻的借鉴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清代中期,金石学兴起,隶书创作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活跃时期。研究仅是文字的学者牵起了搜访、著录、摹写金石碑刻拓片的热潮,其中涌现出了一批以隶书见长的书家。

高凤翰隶书 局部

邓石如 隶书

丁敬《 隶书 五律诗轴》高清拓印

高凤翰虽然学书甚早,但是真正大进是在29岁结交安丘张贞、张在辛父子之后。张氏父子为安丘望族,善于书法篆刻,家中建有“宝墨楼”和”相印轩“,收藏魏碑及秦汉玺极为丰富。张在辛曾赴南京拜郑簠为师专攻隶书,尽摹郑簠所藏古碑拓片。高凤翰住在张家月余,其书法篆刻与张氏父子得力甚多。金农书法自幼至老,笃好不衰。金农的书法以隶书成就最高,他早年受时风熏陶,学郑簠从《夏承碑》入手,后得见《西岳华山庙碑》反复临习,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面貌。中年以后又师《天发神谶碑》取其点画方严,结体凝重之致。50岁以后,金农进一步强化个人特点,喜欢用浓墨渴笔,字迹古穆苍茫、大气浑厚。号称”漆书“。丁敬的书法以隶书最受推崇。这大约得益于他自己丰富的碑版拓片方面的收藏。丁敬的隶书用笔略近于《曹全碑》清奇瘦劲,不拘绳墨。邓石如的隶书取法汉碑,邓石如的隶书价值在于,他能够在领悟掌握汉隶的技法基础上,透过刀刻墨拓的掩盖,发掘出汉隶的精神。邓石如的成就与他的勤思好学是分不开的。

何绍基部分隶书作品

清代后期的隶书名家有钱泳、张廷济、姚元、何绍基、杨沂孙。赵之谦、杨守敬、吴昌硕等等。在清代碑派书法的发展过程中,何绍基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将邓石如、伊秉绶等人取法秦汉六朝碑版的传统进一步发扬。与阮元、包世臣等人的书法理论结合,并在书写技法上摸索了一整套经验。他的隶书继邓石如、伊秉绶之后又开创了一个新的气象。在诸多书家的努力下,清代后期形成了一个发挥个性的时期。诸多书家在隶属方面表现出对个人风格的强烈追求。但是这种现象背后,也暴露了技法趋于单调,趣味趋于平庸的现象。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