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朱耷的生平故事;从末路王孙到中国最杰出的艺术家!

南昌是座魅力的古城且物产丰富精美,汉代为豫章郡所在地,初为洪州治所,称为洪都。又因地气灵秀,出了许多英杰人物。所以,唐代的王勃赞美南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为了长治久安,把他的儿子们分封到各地为王。第十七子朱权被封为宁王,世居江西。朱权的孙子奠壏始封为戈阳王。公元1626年一个婴儿在南昌西城崇梵坊哇哇落地。戈阳王府又多了一个王孙。在世袭封建社会,真正有出息有才华的不多。明宗子孙繁衍众多,多添一个王孙也未引起世人的注意,但正是这个未曾被关注的婴儿,后来成为中国最杰出的艺术家。这个婴儿就是后来彪炳千古的八大山人。父亲朱謀觐抱起婴儿仔细端详,发现儿子双耳较大,便取名朱耷。在古人眼中大耳是富贵相,孩子又生在王府世家,父母自然希望这个有着大耳的孩子将来能够荣华富贵,有一番作为。

八大山人、朱耷

八大山人落款

八大自幼聪慧。陈鼎的《八大山人传》记载:“八岁即能诗,善书画,工篆刻,尤精绘事。”这与他的家庭环境是分不开的。祖上文风很盛。其祖父、父亲、叔伯皆为诗书画名家、著名文人。再加王府世家藏有大量名人墨迹、名贵字画。年幼的八大耳濡目染,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

八大山人画作

在封建社会,盛世王孙的确可以享尽荣华富贵,但末世王孙的命运则是凄惨和悲凉的。到了明代晚期,王孙的景遇大不如前。明末政治、经济、军事的衰败,国库的空虚,王孙俸禄越来越少,家中生活开支已捉襟见肘。八大一出生就注定要尝苦滋味的。他出生的1626年,局势动荡,明王朝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熹宗皇帝不问政事,宦官魏忠贤掌权使得民不聊生。后金女真政权频频武力侵犯,直逼明王朝的生存。在八大九岁时,因陕西北部发生严重灾荒,农民不断起义,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没有多长时间,农民起义军已发展到一百二十多营,近50万人之多。更令明王朝心惊胆战的是,起义军直攻朱元璋老家安徽凤阳。焚毁了明黄的祖坟。这一系列现象预示着江山易主、改朝换代的历史必然。

八大山人画作

少年八大不可能预测到明王朝即将灭亡,也不是一开始就立志当画家的。从小接受儒家教育的他,想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了参加科举考试放弃了爵士,以布衣之身考取科试,仅15岁便考取秀才,实为宗室王孙中的一个创举,正当他满怀信心参加下一步考试时,噩耗降临了。公元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破明朝首都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见大势已去,当日在皇宫后面的煤山(今天北京景山公元)上吊而死。也是这一年,八大的父亲朱謀觐因病离开了人世。国亡家破的残酷现实,给了八大当头一棒,为国家效力的雄心壮志顿时化为泡影。更为严重的是,他这个末路王孙随时都有被杀头的危险,1645年,清兵攻入南昌城,八大为了躲避灭顶之灾,隐姓埋名,远逃奉新山中藏身。这次逃命的经历是惊险的,心灵的创伤是巨大的。多年后,八大回忆起这次逃命情景,说当时“羸羸然若丧家之犬。”

八大山人画作

在明朝剩余的几支残党与反抗之军拥兵自立,各地称王,八大期盼着其中一方势力能击败清兵,恢复大明江山。抱着这种愿望,他在饥寒交迫中等待了三年,可等待了三年,局势却令八大失望至极。南明的几个小朝廷,无心收复河山,只想当一时天子,且互相倾轧,打起内仗来。不到一年便草草结束,几个南明政权接连崩溃,清军的铁骑踏遍了中国。面对这残酷的现实,八大心灰意冷,唯有出家才能保全性命。八大28岁时在介冈灯社拜释弘敏为师,取释名传綮,号刃庵,之后潜心研究佛家经典,从此开始了长达27年的禅林生涯。在佛门的生活是较为宁静的,他暂时忘却了尘世,在佛门里寻求精神的慰藉。在此期间八大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吟诗写字画画,现存最早的作品《传綮写生册》就是在介冈灯社画的。从1653-1665年间,八大很少在佛门之外活动,到了康熙四年1666年,清廷才诏令天下,允许明宗室改姓易名隐居者返回家园。环境稍有宽松,八大开始了云游。在45岁至55岁的十年里,八大的足迹遍及奉新、新昌、进贤、南昌、临川、所交的朋友有文人,亦有官员。随着交友增多,酬应诗画也日渐增多。

八大山人画作

八大出家当和尚是不得已而为之,虽然30年的禅林生活使他成为一代高僧,但禅林生活毕竟不是他追求的最终目标,每当社会环境稍有宽松,他的遗民意识就流露出来。自从在其肖像上嵌上“江西戈阳王孙”的大印后,他就有了还俗之意。到了临川,他到处游览名胜古迹,结交社会名士,已经不是安心于佛门追求超度的和尚了。不过他的身份还是和尚,世人还把他当作和尚对待。三十余年的和尚生涯很难在世人眼中挥之而去。但想到末路王孙一旦入世后怎样生存,八大越想越苦闷,但又无法回避。

八大山人画作

南昌是八大的出生地,人老思归,八大的怀乡轻捷越来越重。现在已年过半百,垂垂老矣,落叶归根,八大想回到出生之地。1680年八大一年多 “意忽忽不得”的八大遂发狂疾、“忽然大笑、忽然痛苦,竟日”一天夜里,八大把僧衣撕裂焚毁后离开临川,步行回到久别的故乡南昌。到了南昌,八大仍疯癫不止,人们常看到一个举止古怪的疯子戴着斗笠,穿着长袍,脚踏布鞋,摇摇晃晃,停停走走,先是席地抽泣,忽而仰天大笑,一日之间,癫态百出。人们只知道他是疯子,却不知他是何人。

八大山人画作

某一天,八大一个族侄认出了八大,便领回家中,治病调养。经过一段时间,八大的疯癫医治好了。后移居贫民居住区,有时也借住北兰寺。还俗后的八大,书画创作明显增多,书法上一改淡秀的董其昌体,改学挺劲的黄庭坚和奔放不羁的狂草;绘画上也追求奇险,题材是除了原来的花鸟外,山水也多了起来。通过与朋友的交往,八大的心灵深处在发生着变化,与朋友相邀同游、剪烛夜谈和诗文唱和,使八大体验到了人间的真情和温暖,也尝到了人生的乐趣。另一方面,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八大以书画相赠送,朋友们的珍藏和宣传扩大了八大的影响。他在各种场合写字画画,客观上确定了他的书画家身份。一个明显的变化是,59岁后在书画作品中不再署 “驴” “个山驴” 的款,从59岁后开始署“八大山人” 。 “八大”的含义,八大自己解释说:“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从 “个山驴” 到 “八大的山人” 名号的更换可以看出,八大已逐渐从小我走向大我, 逐渐超越缘由观念意识。将自己与大千世界和艺术王国融为一体;同时,书画也成为自食其力以笔代耕的生活手段。

八大山人画作

程延祚的《先府君行状》有这样一段文字;

八大山人,洪都隐君子也。或云明之诸王孙,不求人知。时遗兴泼墨为画,任人携取,人亦不知贵。山人老矣,常忧冻馁。府君客江右,访之,一见如旧相识,因为之谋。明日投笺索画于山人,且贻以金,令悬壁间。笺云:“士有代耕之道,而后可以安其身。公画超群轶伦,真不朽之物也,是可以代耕也。”江右之人,见而大哗,由是争以重金购其画,造庐者踵相接。山人顿为饶裕,甚德府君。山人名满海内,自得交府君始。

八大山人画作

1705年,八大患病,病中仍作书画不止。2月,为庐山心壁禅师作《衣钵图》;4月,书《喜雨亭记扇页》《石室先生册页》《醉翁吟卷》。大约于该年秋冬之际,八大病逝于寤歌草堂,走完了80年的人生历程。

(学书从文化入,以改变工具始。)

(如果你觉得文章有意思,别忘了+关注,感谢打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